【喜迎市党代会】国家生态市“花开满城”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否“双赢”?
(文字:谢曦 制图:剑峰 立兴)
经济总量连续17年领跑全省的泉州,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多年来,泉州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今,环境就是生产力、治污就是改善民生的意识已刻在心上,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行动中。
始于2006年的近海治污和2009年启动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让“蓝色湾居”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整治十年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145亿元,完成整治项目1106个,撑起我市“以海带江、以江促海、江海联动”的水污染防治格局。剑指“顽疾”,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赛水质”,石狮、晋江、南安跨境流域整治的大会战随之在我市全方位拉开。全省首创的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让山区和沿海携起手来,成为保护水资源的“共同体”。
秉持“新账不欠、旧账多还”的理念,泉州紧守环评“闸门”,坚决对污染项目说不,不遗余力淘汰落后产能。电镀行业布局优化、皮革行业整合提升等一系列环境保卫战先后展开,针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和重点减排企业的集中整治“风暴”席卷全市。首创污染行业集中发展、污染集中控制的模式,得到环保部的认可。
一手做治污“减法”,一手做减排“加法”。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建陶企业完成LNG能源替代,德化工艺陶瓷污染链变成循环经济链,南安石材产业实现了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绿色发展……更广领域里,现代设施农业、生态旅游业等风生水起,泉州的经济发展闪耀更多“绿元素”。
坚持不懈的生态保护,让泉州摘取这一领域的最高荣誉——“十二五”以来,泉州市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相继通过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考核验收,国家生态市可谓“花开满城”。此外,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全省“四连冠”、总量减排考核全省“三连冠”、流域整治考核全省“五连冠”、环境监察工作考核全省“三连冠”等桂冠,也成为泉州绿色发展最具底气的注解。面向未来,泉州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国家生态市坚定迈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本报记者 谢曦 通讯员 陈若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