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掘金海丝沿线 企业二次发展 在柬埔寨拥有35条现代化生产线,2200多名工人,年产值达到3500万美元,带动国内原辅材料年出口2500万美元以上,成为我省在柬埔寨投资的规模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这样的成就,是2012年尝试“走出去”投资开厂的福建峰亿轻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胜泉,从未想过的。 潘胜泉乐于分享“走出去”的经验。他说,并非每个企业都适合出国投资,他当年的选择,除了看到柬埔寨有利的关税政策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企业在国内拥有织布、绣花、服装生产在内的自主产业链,有稳定的大客户,雄厚的资金以及良好的管控团队。“这些先决条件,让我能够在国外先生存,后发展。” “许多人都来找我取经,其实这条路并非我走出来的,我只是向咱们的老祖宗学习,追寻他们曾经走过的海上丝路,漂洋过海与海丝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罢了。”潘胜泉说,重走海上丝路,让他的企业获益良多。 和峰亿轻纺一样,天虹纺织集团在越南设立了工业园区。得益于我市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举措,这些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走出去”,实现了带动出口与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成为我市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样板。 故事二 农业跨国合作 实现“引粮入闽” 相较于工业品出口,华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粮食城董事长林书育则在老挝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项目:农业。中国粮食城与老挝将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建设现代绿色千亩农业种植、加工、跨境农产品销售,共同设立粮食销售、加工基地,并将老挝的大米等运到国内销售,还计划与柬埔寨、老挝开展60亿元的商品互换交易项目。 老挝的土壤品质好,属于农业地区,土地多,人口相对较少。“农业生产在老挝欠发达,劳动生产要素比我们落后,我们带过去的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增收。”林书育介绍说,在国内,进口大宗农产品,玉米、小麦、大米这三个品种都需要配额。有生产基地之后,中国粮食城就可以申请到相应的国家配额,这样等于“引粮入闽”。泉州很多食品企业需要农产品原料,能够帮助企业购买到廉价的原料,也是为泉州的食品产业链作贡献。 (记者 蔡紫旻 殷斯麒) |
- 2016-09-24泉州文化大餐:从五个剧场到四朵花瓣
- 2016-09-23泉州市委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
- 2016-09-22泉州人钱包鼓起来 生活更优越
- 2016-09-22[喜迎市党代会]两学一做:真学真做“干”字当头
- 2016-09-21[喜迎市党代会]教育改革:让每个孩子“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