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 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 ——郑新聪同志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接续奋斗、务实运作,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经济总量保持全省首位,今年预计GDP达6600亿元,人均GDP达7.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27亿元;五年来,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1.2%、16.4%、14%;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称号。 政企合力、精准施策,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率先启动“泉州制造2025”及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质量品牌提升三个专项行动,编制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建筑建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率先开展数控一代应用示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国家“民综改革试点”多点突破,推进“六张清单”“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突破55万户;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惠及300多万新市民。海丝战略支点城市、海丝先行区列入国家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5%、11.5%。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1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5%。泉州湾大桥贯通,环城高速闭合成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迈入高铁时代、亿吨大港、国际机场行列。 注重依法治市、加强平安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推动设立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及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制定首部实体法《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在全国首创“跨域·连锁·直通”诉讼服务平台,成立金融审判庭、金融检察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两个责任”,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开展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专项治理,“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协调各方、合力共为,海内外智慧力量充分凝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创新大会议案、代表建议督办和专题询问等方式,探索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市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探索协商民主机制,督办委员提案,助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广泛参与家乡建设,泉台交流、产业对接取得新进展。 今后五年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经济扩量提质、城市内涵集聚、民生事业提升,加快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到2021年,全市GDP达近万亿元规模、年均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70亿元、年均增长6%,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激励区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更趋完善。改革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若干领域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区域竞争软实力更加凸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2018年市定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安定稳定、充满活力。全市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增强。 |
- 2016-09-26[聚焦泉州市党代会]泉州将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 2016-09-26环湾幸福城 吹响新号角
- 2016-09-26中共泉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6日-27日举行
- 2016-09-25今年1-8月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贸易总额达到82.2亿美元
- 2016-09-24泉州文化大餐:从五个剧场到四朵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