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复古存于泉州西街:回到90年代

2016-11-04 10:25:39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每逢“勤佛日”,热闹的西街集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复古盘根:文化和习性并行

西街的复古商贸,很多一部分基于它的文化底蕴,这里坐落着东西塔,很多朝圣的人最喜来到这里祈福求顺。而这些人中,年龄层次相对较大,他们的购物方式偏爱于这般90年代的形式,也乐于在小摊上进行消费,这是一种“年代的消费心理”:相对于时尚综合体购物,他们更信任这样的消费。

另一部分原因是,西街居住的人群,除了小部分文创青年外,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西街人,他们熟悉这样的复古购物。

“我买东西,就喜欢跟这些摊位买,很多摊位小,货量也小,但是品质很优。”住在旧馆驿巷的64岁的张莲花阿嬷每天都会出来逛一圈西街的早市,选点优质的货品回去给家人用。“这家摊位没有货了,或者质量不好了,同样的东西,我就可以换一家选,选择很多,而且可以货比三家。”

和张阿嬷一起出门的老街坊阿姨们,也纷纷说起这样的常态:“市场就是这样的。我们几十年都是这样逛回来的,一天没去,就感觉少了点什么。”

可以说,“精打细算”的西街人,更喜欢用这种消费方式,构建他们的“慢”生活。

闽南文化对于西街而言,除了体现在它的建筑风格和沧桑的街巷外,并非一朝一夕能让人领悟,而最能阐述这种文化的,在于这里住着的这群人和他们习惯形成的生活方式。

很多专家说,西街是泉州古城保留得最完整的活文化。

这样的复古,难以入侵,一方面可能是西街常年未受外界商业气息影响,自成格局;一方面是这里不适合改造成一条商业街,它本来就是一条闽南风情的生活街。

不改变就是西街最大的改变。到目前,很多驴友闻声而来,他们走进西街的感受是“这里好复古”。可能“复古”在这里有褒义也有贬义,褒义是西街不受城市发展的影响,依旧守住最传统的风格;贬义是这里怎么不是很多人传言的那样,有着商业和文化形态,而是一副老态龙钟,未跟上时代的步伐?

褪去外界吹捧的“西街”,这个你眼前的西街,就如你所见:老而守旧。因为这里住着一群受西街文化熏陶成长,也影响着西街文化的西街人。如果把西街看作一件艺术品,一代代的居民都是它的雕琢者、创作者。

所以,很多文创青年涌进西街后,发现这里并不太适合栖息像厦门“鼓浪屿”或者“曾厝垵”那般的文创业态,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遵循居民的生活形态,开展适合这里的所谓“文创”。

许多古城改造的呼吁者,也对这里束手无策。这里盘根生长的,不仅仅是文化、建筑、信仰,更多是西街人代代久居于此,滋生出来的生活习性。

而向来,这样的生活习性,就是最难以篡改的,毕竟无论人的客观意识还是主观意识,都不以物质形态为转移。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