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复古存于泉州西街:回到90年代

2016-11-04 10:25:39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民宿一隅

民风造物:过去和现在并生

走在西街,吆喝声还是不断。只要你驻足停留,街边的小贩就乐于展于他们的商品,热情地询问你:“要不要买一些,刚来的。”

淳朴大致如此,就跟这里的生活一样,不喜欢都市化,独爱小镇化。在西街路边的摊位和门店大多常年营业着,方便这里的居民。而路上,颜色不一的购物袋、参差不齐的摊位、讨价还价的鼎沸……随时都会交汇融合。

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西街的时尚业态总是来了又匆匆地走了。而这些几十年不变样的摊位和门店,却一直存活着。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西街的生活习性,并不是一味地排外,并不是对时尚业态抗拒,是业态必须融合于它,而不是大胆地冲击它。

从很多时尚业态店打这条街“搬”走,就能感受到,西街的“固执”。可是民风大致如此,又怎能任意人为改变?而时尚业态中的“小酒馆”、“青年客栈”等依旧在这里发展着,就能说明西街包容着遵循它习性的业态这一点,并不是“顽固到不可一世”。

可以说,这里的“人情味”比“文化味”更重。所以,年代感一直依附着,而时代符号也同样被刻画着。

几年前,西街还都是清一色的老店铺,现在,有很多年轻风格的门店也在西街开设。饮料店“大茶杯”的服务员说,这里有很多游客,所以老板就在这里开了一家店。

无论是因为客流量或者情怀而来的年轻业态,在西街都同样和那些复古的业态相互辉映着,只是,这些年轻的业态会拥挤着西街的前半段,形成自己的西街商业圈,却也没有肆意破坏这里的居民情调。

对于西街的未来发展,西街的小商贩们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只要这里有居民住着,我就会过来摆摊贩卖。”猪肉摊的林阿伯这么认为。而至于西街如何改造,要怎么改造,这是政府层面的事情,西街人似乎不怎么关心。

对于年轻业主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和西街相融,在这里存活,并依托西街古韵,能有更大的客流量涌进来,并把消费能力带到这里。

专家说,西街风貌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时代在这里,需要依靠这里的生活来造血,来潜移默化地形成新的时代符号。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