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灾后重建:农村住房重建等项目明年春节前完成

2016-11-11 08:39:2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林海山的新房子正在建设

记者从市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连日来,对照市灾后重建“1+11”工作方案,泉州市各地市政、卫生、农业、水利、教育等方面基本完成应急处置措施,全市工矿企业和农业恢复生产有序推进。10月中旬以来,灾后重建工作已从应急抢修抢通转入常规重建工作。

据悉,在“莫兰蒂”、“鲇鱼”台风登陆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各地各部门凝心聚力,优先恢复公共服务设施,急群众所急,迅速抢修抢通,在灾后一周内基本恢复市政设施、农村公路、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农村供水,完成灾后淤泥、垃圾清运及多轮次的环境消杀等工作,应急重建阶段工作成效明显。

多项重点项目也取得良好进展。截至10日,道路交通方面,一般水毁点已基本完成相关工作,较大水毁点已动工716处(动工率63.1%),动工项目完成502处,占已动工的70.1%,桥梁完成修复1座,完成设计6座,累计完成投资约1.7亿元;农业生产与耕地复垦方面,已完成自行复垦耕地8.63万亩,完成工程复垦方案编制2299亩与不可复垦耕地实地勘测1093亩,正按相关程序审核报批,开展灾后重建与土地利用变更工作。

下阶段,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农村住房重建、农村公路重大水毁点、水利基础设施修复等方面。列入灾后重建确保明年春节前完成的主要项目有:农村住房重建1083户,农业设施大棚重建面积1911亩,水利设施水毁修复472项等。

(记者 游怡冰)

永春外山乡——在重建中“升级版本”

从云河谷出来,往草洋村方向的村道,已清理完毕,行车无阻。

今年9月份,台风“莫兰蒂”、“鲇鱼”重创泉州市,造成了严重影响。台风过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市各地第一时间启动灾后重建,力促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近两个月来,各地灾后重建工作进展如何?昨日,记者重访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的部分重灾区,了解当地灾后重建进展以及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情况。

以民生为先,在重建中实现“版本升级”,这是永春县外山乡灾后重建的理念。目前,外山乡除了继续抓好灾后民生工程建设,还将实施松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云河谷省级水利风景区灾后重建工程,提高防洪设施的抗灾标准,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宜居环境。

云河谷 明年五一前开放

云河谷是外山乡重要景点。在“莫兰蒂”中,受损情况特别严重。

“景区入口道路、景区内木栈道基本上都完了,损失惨重!”外山乡乡长郑明智介绍,依山傍水而修的云河谷,台风期间,山洪暴发,景区内的沿山涧木栈道,十之九毁,连那座标志性的木桥也不见踪影。目前,云河谷景区还处于关闭状态。

郑明智告诉记者,外山乡已邀请相关专家对云河谷的重点路段、重点线路进行重新设计,提高防御台风和洪水的能力,“升级版”云河谷预计12月动工建设,明年五一前争取对外开放。

溜方塌方道路 整修工作完成80%

从云河谷出来,往草洋村方向前进。村道的溜方已清理完毕,行车畅通无阻。

外山乡副乡长王永良说,受“莫兰蒂”影响,山体溜方的土石将不少村道堵得严严实实。经过清理,全乡县道、乡道、村道、各角落公路已全部抢通。道路溜方塌方整修工作已完成80%左右,只待完成最后的沿路警示标志和部分缺损护栏整修。

此外,受损桥墩修复、沟渠河道清淤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本月初全面完成。在乾溪村,记者看到,8座被冲垮的石桥,全部改建成水泥桥。

灾后重建户 24户均已选址 13户动工建设

在外山乡海拔最高的村子——云峰村,61岁的林海山看着新房子正在打地基,笑着说:“明年春节,就可以在新房子里过年了。”

林海山一家之前住在云峰村最高处的土木结构平房里。9月14日,村干部将他们一家转移到临时安置点避灾。台风过后,逃过一劫的林海山回到家里,房屋已经倒塌,田里的水稻也被泥土埋了。

外山乡政府第一时间派出地质人员前来勘察林海山的原住地,认为此处易发生地质灾害,不宜再建住房,遂为林海山的新房子重新选址在一处海拔较低的平地。目前,林海山的新房子已动工建设。

据悉,外山乡4个村总共24户灾后重建户均已完成选址,13户已经动工,计划明年1月份完成一楼主体部分并装修,确保在过年前入住。

(记者 许雅玲 文/图)

林坑村老人们在安置点聊未来的安置生活

德化水口镇梨坑村——结合旅游发展 整体改造整治

在台风“鲇鱼”的肆虐中,德化水口镇梨坑村受灾严重,一度成为与外界失联的“孤岛村”。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恢复重建,村里受灾严重的群众,已在党委政府关心下重新安居乐业,因灾受损的三座桥梁将推进重建和修复。此外,村庄还将结合旅游发展规划,进行整体改造和整治。

清晨走进梨坑村,山间还蒙着一层淡淡的雾气,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吃罢早饭,大家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灾难带来的创伤似乎已经离去,只有沿溪而下散乱堆叠的那些巨石,还在述说着那个暴雨交加的深夜发生的一切。

在台风中,包括村民黄木全家在内,梨坑村共有11户群众房屋严重受损。“我们一家有九口人,一座老屋在台风中被泥石流冲垮,另有两座老屋也成了危房,住不了人,所幸一家平安。”已经进城打工的黄木全在电话中介绍说,受灾后,德化县、镇、村给予他们家一定的资金补助和购房优惠,现在家里生活生产已经恢复正常。

据悉,按照目前落实的政策,梨坑村的11户安置户,每户都能得到4万元的资金补助,享受保障房购买优惠。截至目前,已有8户在德化城关购买了保障房,3户购买了商品房,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其他各项灾后重建工作也在有序开展——通村公路基本恢复通车,村民们的用电和通讯网络恢复正常,一些受损的自来水管道,也已做了临时性修复,并将重新修整。

梨坑村党支部书记黄玉誉介绍,接下来村里还将与交通部门合作,对三座受损桥梁进行修复重建,其中两座在原址上重建。目前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预计明年上半年就可完成重建。

此外,德化县还将梨坑村纳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通盘考虑。未来,将在全县旅游总规的框架下,对梨坑村进行更全面的改造整治。“梨坑作为革命老区和长寿之乡,将会有更多人来这里观光旅游。”对于未来的旅游发展,黄玉誉非常有信心。(吴朝烨 王双季)

南安九都镇林坑村——多元安置重建 满足村民需求

“天气冷了,记得要盖好被子,多穿点衣服,有事情随时叫我们。”这句话近几日在南安九都镇新东村文体活动中心安置点内一再被提起。这里安置着林坑村20多位老人和小孩,由政府部门派人细心照料。

除了这20多人,林坑村村民,在台风过后,都已像往常一样外出打拼,或者投亲靠友。村民们也大多希望住到重新安置建设的房子里,不愿意再回到已经不适合居住的村子里了。

台风“莫兰蒂”登陆后不久,林坑村村民便全体转移安置。随后,村口由民警把守,防止村民回流。台风过去近两个月,通往村里的道路依然铁门紧闭,警员守卫,处于封村状态。

全村450座房屋,基本适合居住的仅28座,无法治理搬迁的86座,受损治理难度大的171座,合计257座,影响293户1191人。这是省197地质大队作出的地质评估结果,是台风给林坑村带来的伤痛。

记者看到,九都镇新东村文体活动中心多间办公室被临时改造成“卧室”,里面放置铁艺双层床,铺着竹席、被垫、被子。天气转冷,值班人员小黄拿来被子和衣服,分发给安置点内的村民,“大家看够不够,不够的话再跟我们说啊,我们会照顾好大家的”。小黄告诉记者,安置点的一日三餐由镇里定时配送,热食、热水、面包、糕点等一应俱备。镇里每天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定时查房,每天进出安置点的村民都必须登记,晚上还要清点人数,确保每个村民都安然无恙。“住在这里挺好的,有热饭吃、有房子住。”林坑村村民吴吉感激地说,工作人员十分贴心,照顾得很细致。

生活上的照顾细致周到,重建的步伐也在加快。目前,南安已成立九都镇林坑村地灾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优惠的条件全力支持林坑村地灾搬迁安置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力量,全力以赴推进搬迁安置工作。10月下旬,南安市初步制定了林坑村地灾搬迁安置方案,并下发征求村民意见。南安市重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结合村民意见,他们又提出了多个方案以多元安置方式满足村民们的多种需求,正在进一步征求村民意见。目前,方案还在完善中。

□记者 黄耿煌 通讯员黄志平 文/图

安溪玖玖天诚葡萄园——先救再提升 年底展新颜

“80亩葡萄园的塑料顶棚‘全军覆没’,其中14亩遭受重创,葡萄颗粒无收。”虽然时间过去已近两个月,但回想起“莫兰蒂”台风肆虐后的景象,耗费四年时间一手建造起安溪县虎邱镇玖玖天诚葡萄园的陈小平至今依然心有余悸。

“天灾不可避免,只能用汗水代替泪水。”不等不靠的老陈没有怨天尤人,灾后第二天便投入到恢复重建工作中。过去的50多天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息,一门心思扎在地里指挥着工人抢修大棚、拆解支架、规划新园建设。“光是请电焊工修补好断裂的铁架就整整用了一个月。”陈小平直言,葡萄园“伤情”太重,很多修补工序繁琐至极,急躁不得。

“先救后盖、彻底提升”是老陈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路。如今,60多亩灾情较轻的温室大棚已修复完成;14亩重灾区也全部清理完毕,即将改造为温室大棚的升级版——智能温控大棚。更高质量的塑料薄膜全覆盖、可电动开闭遮阳棚、内设水帘和风机自动调节室温……吸取经验教训的陈小平这回不惜血本,决定以每亩20万的造价全面改造重灾区。

除了硬件设施提升,老陈还特别注重经营模式和种植品种的改版。他表示,游客在原本两米高的大棚里采摘葡萄常常要躬着身子,新的智能温控大棚将把原有的棚高调整至3—4米以提高采摘的舒适度;同时,葡萄树架将从中间向两侧转移,腾出宽阔的通道,便于观光电瓶车驶入游园。此外,园区拟引进更好的葡萄品种“阳光玫瑰”,将采摘时间延长至5个月,让更多的游客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

“预计12月底,灾后恢复重建就可以完成。”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密切关心建设进展,镇村干部主动上门帮忙协调解决困难,“我有信心让葡萄园以崭新的样貌跟大家见面”。

□记者 陈林森 通讯员 张晓斌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