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八闽第一状元街:千年文脉汇聚 六大状元留名

2016-11-18 15:29:2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八闽第一状元街

千年文脉汇聚 六大状元留名

状元街,位于东街后街,西起钟楼下,东至南俊路,全长约300米,被誉为“八闽第一街”。

这是一条东街直通南俊路的街道,是东街1996年拓宽改造新辟的文化商业街,也是泉州旧城改造最有力的见证者。

精致的石板路,精美的文化浮雕,参差高耸的飞檐,古香古色的窗饰。状元街仿佛把泉州往昔繁荣浓缩在你面前,古典外表之下也不乏现代气息。

这里有采用原构件复原的七座牌坊:海滨邹鲁坊的坊联,是南宋著名政治家王十朋所撰,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梁披云重书;四门学士坊柱联,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为唐文学家欧阳詹故居撰题;状元坊镌刻五代后梁陈逖、后唐黄仁颖,南宋梁克家、曾从龙,明代庄际昌,清代吴鲁等六大状元盛名,书写的是勤学自强、坚韧不拔、善于超越、敢争天下先的奋斗精神……

街中矗立着泉州市区最早的宗教寺庙元妙观,在170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它是老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天公观”。鲜为人知的是,街上曾有一座闽南古大厝——“观察第”,这一王氏古大厝建筑群绵延四巷,曾是东街上最大的古厝,这里曾走出清朝国学生、清朝军机章京、清朝山西全省洋务总办等一批明贤仕官。

“刺桐藏宝图”第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状元街,触摸泉州文脉。

□本期执行:早报记者 张素萍 许钹钹 王柏峰 文/图

第一观接续千年香火 第一街传承状元书香

(漫画/番薯)

状元街,位于东街后街,西起钟楼下,东至南俊路,全长约300米,被誉为“八闽第一街”,是东街1996年拓宽改造新辟的文化商业街,也是泉州旧城改造最有力的见证者。

精致的石板路,精美的文化浮雕,参差高耸的飞檐,古香古色的窗饰。状元街仿佛把泉州往昔繁荣浓缩在你面前,古典外表之下也不乏现代气息。

这里有采用原构件复原的七座牌坊,镌刻五代后梁陈逖、后唐黄仁颖,南宋梁克家、曾从龙,明代庄际昌,清代吴鲁等六大状元盛名;街中矗立的元妙观是访客不能错过的西晋历史;鲜为人知的是,街上曾有一座东街上最大的古厝——“观察第”,这一王氏古大厝建筑群曾绵延四巷……

状元街中段:

八闽第一道观 屹立1700年成精神家园

宏敞雄伟

二十八宿神采奕奕

太极图、日月星象,是观内随处可见的元素。道观第一进“端门”,重檐歇山顶牌楼式,古典庄重中带着宗教的肃穆感;往前直走,便是大名鼎鼎的三清殿,内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穿过石板路,第三进灵霄殿,规制与三清殿相仿,正中祀紫薇星君及玉皇大帝,后面还有个“文昌府”殿。

从端门到文昌府,两侧长廊有彩塑的二十八宿神像,人物形态不一,神采奕奕。

“元妙观有1700多年,历代均修葺增建,到清末建筑群宏敞雄伟,占地6000平方米。”《泉州文库》办公室主任杨清江说。

元妙观凌霄殿

旧时除夕

观内戏台常通宵演戏

道观曾几度易名,西晋名“白云庙”,元代改“玄妙观”,清朝因避康熙帝名讳改“元妙观”。在老泉州人心中,它始终是“天公观”,是乡邻的精神家园。

那时,天公观有一棵老桧树,据传是晋代所植,树旁有固定戏台,每到除夕常通宵达旦演戏,也常有穷人到此避债,民间称之“避债台”。

世事沧桑,民国期间,观前殿曾沦为驻军和关押壮丁的营房,后相继设平民救济院、工艺场、军法处、卫生院,宗教活动一度中辍。

1962年,道观变成泉州市木偶剧团培训班场地。1972年道观拆建为工厂,1980年代仅存三清殿东开间。

1996年,政府结合东街拓改工程,在元妙观原址规划出10亩地用于复建。随后数年,三清殿、灵霄殿、南天门(灵宫殿)相继落成。

有石皆雕,无木不刻;美轮美奂,金碧辉煌。

这是很多人对元妙观的第一印象,但鲜为人知的是,元妙观是泉州市区最早的宗教寺庙,被誉为“八闽第一道观”。

这座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的宫庙,曾屡次变更“用途”——从宫庙到驻军营房,再到平民救济院、工艺场、卫生院、木偶培训班。

西晋白云庙旧址

“当时南俊巷、观东巷、东街、新府口四条街巷的14号都是观察第王氏古厝群,那是东街最大的府第。” ——王福

剧团到黑龙江和西安演出,对方希望我们代为培养人才。当时两个班,一个班有一二十人,吃住都在观里。 ——吴仕博

解放前,母亲带着我坐人力黄包车去拜拜上香,第一站总是天公观,第二站才是承天寺,第三站是开元寺。 ——洪明良

蓝田王氏家祠老照片

“东至南俊巷,西到观东巷,南接新府口,北连东街”,这是老泉州人口中东街最大的府第——王氏古厝群“观察第”。

开闽蓝田王氏后人回忆,古厝群巷厝相连,大厝内遍植珍异花木,当年开元寺僧人曾多次到古厝移植木兰花。

状元街14号:

王氏古厝观察第 “东街第一府”连四巷

院子几百人坐不满 遍植珍异花木

如今走在状元街,观察第已无丝毫踪迹可循,若不是附近95岁的陈梅生老人指点,恐将错过观察第。老人记忆中,观察第连着四条街巷,曾是东街最蔚为壮观的府第。

观察第在清中期形成规模,至今约300年。当年,开闽蓝田王氏十六世祖春岩公六兄弟和三个堂兄弟均聚居于此。春岩公是王福的曾祖父在朝为官。

“曾祖父四个兄弟,每人至少四落三大间,还各自配备书房、花园、磨房、上下小院甚至存棺间等。”王福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区开会借用王家院子,几百人也坐不满一个院子。

王福的爷爷是春岩公的五少爷,黄奕清的公公则是四少爷,人称“四少”。四少最喜玩弄花木。在古厝,一口水井,便能养出一小座果园来。龙眼树、榔榆甚至两人合抱,三四层楼高的百年荔枝树在观察第并不罕见,更别提一人环抱不了的木兰花,常引得开元寺僧人三番四次前来移植。

这郁郁葱葱的绿,是四少花尽心思维护的。比如一株两人高的茶花,为防蛀防虫得用兑水的秘方,蘸上毛笔一片片刷叶子。一棵茶花刷完,两个月过去了。81岁的黄奕清回忆往昔,频频笑称那房子真真有趣。

祠堂内墙壁上挂六方墓石碑,王福时常擦拭。

屡出明贤仕官

蓝田王氏名仕辈出

王家名仕频出,十三世祖雁轩公,系清朝儒林郎国学生;十六世祖春岩公有文魁匾,长子二子有恩元匾,均在京为官;十七世祖太享公,曾为清时期军机章京;大贞公曾为清时期山西全省洋务总办、山西全省勤业道,农工商部议员。

1996年5月8日,因东街拓改,观察第就此消失。王氏子孙搬出古厝,分散各地。留下来的后人,把祠堂搬到普通居民楼二楼,六方墓石碑和祖先牌位,记录着开闽蓝田王氏的辉煌。

内台执法豸绣承恩坊

牌坊群:

自西向东七牌坊 镌刻状元精神

“漫步状元街,那参差的飞檐,那红色的廊柱,那古色古香的窗饰,都好像把泉州往昔的繁荣浓缩在你面前。”福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在《泉州状元街上的风》如是描述。红砖白石,风格细节各有不同,这是状元街两旁建筑物的特色。这组横贯东西的宏大建筑群,用牌坊和四幅大型墙塑壁画,展现古往今来状元们的奋斗精神。

采用原构件 七牌坊错落分布

杨清江说,两宋以来,东街先后竖立过四五十座石牌坊,但现代以来,石牌坊相继倒塌消失。上世纪90年代,状元街自西向东建了7座牌坊,以恢复古城部分牌坊为主要景观。

状元街东入口的“状元”石牌坊,匾额用的是宋庆元五年(1199),状元曾从龙纪念坊构件,前后镌刻泉州自五代到清朝的六位文科状元的大名和科年。西入口是海滨邹鲁坊,入口蹲踞两尊麒麟,“海滨邹鲁”语出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内台执法豸绣承恩坊,则是为明御史苏士润而立。还有岳献海邦坊、四门学士坊、白云古地坊、北辰垂象坊、太康永肇坊、见龙在田坊……或拙朴大雅,或清新脱俗。

牌坊匾额辞藻

多出自名人名家

如果再细心点,也许你会发现牌坊匾额、楹联、雕饰的书翰、辞藻、雕艺,大都出自名家名人之手。

海滨邹鲁坊的楹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是南宋王十朋所撰,原系泉州州署官衙门联,由著名教育家梁披云重书。

岳献海邦坊的楹联,是清同治探花黄贻楫为北京泉州会馆撰题。

四门学士坊柱联,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为唐文学家欧阳詹故居所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状元牌坊的坊柱是南宋祝穆的名联:“欧阳之后六人亚魁虎榜,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

状元坊

海滨邹鲁坊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