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的经幢,金门信奉的风狮爷,还有康熙版的《丰州志》等
九日山有个海丝文化生态博物馆 现已接受游客参观
受到风化,经幢上的浮雕已经模糊,胡家其仍能指出其中的“门道”。
东南网12月26日讯(海丝商报记者 苏明明 文/图)唐宋时期的经幢、风狮爷,康熙版和民国版的《丰州志》,还有闽南民俗文化集锦……这些,在丰州九日山海丝文化生态博物馆通通有。
海丝文化生态博物馆尚未正式开馆,但已接受游客参观。24日,记者前往博物馆先睹为快。
主打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
入馆第一眼是小桥流水的景象,馆内布置颇具特色,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馆内主打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介绍。
墙上挂满宣传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镇丰州,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亭寺、延福寺、昭惠庙、桃源宫等见证丰州历史文化的景区一一在列。“几分钟的时间,让你看遍丰州。”胡家其说,“看”完丰州,“看”南安,乃至泉州的名胜古迹。
馆内最值得一看的却是一堆石头,当然不是普通的石头。一块块石雕垒在一起,像一座石塔。胡家其说,这叫“经幢”。“这是波斯教的图样,这是印度教的图样,特色非常鲜明。”
“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价值了。”胡家其说,根据考察推测,经幢大约是唐宋时期的,应是延福寺内所有,后来散落到附近村民家中。1992年,胡家其意外发现其中一块,大为惊喜,于是走遍周边村落,将其余的石块都收集到一起并拼接起来。遗憾的是,底座已经找不到了,胡家其只能拿延福寺内的一块石柱底座替代。
“这个经幢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非常密切,外来的宗教在这里传播开来。”胡家其说,这是丰州九日山海丝文化的有力佐证。
胡家其还着重为记者介绍了另一块石雕——风狮爷,“现在,台湾一些地区,特别是金门非常信奉风狮爷。”胡家其说,眼前的这尊风狮爷,根据雕刻手法推测,大约是唐宋时期的。“证明这个信俗是由我们这边人移民台湾时带过去的,两岸同胞同根同源。”
同样的,风狮爷也是胡家其于1998年从附近“捡”回来的。
这尊风狮爷,是胡家其从附近“捡”回来的。
让游客更了解九日山
早在2000年左右,胡家其就有在景区内建设一个博物馆的想法。
“如果没有专人介绍,想要看懂九日山,游客本身必须具备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同时熟知古代名人和历史背景。”胡家其说,九日山现存宋、元、明、清摩崖石刻76方,其中13方为祈风石刻,大部分石刻内容是古汉语的写法。胡家其当场写了几个字让记者辨认,记者秒变文盲,一字不识。
“不懂行的人就会产生‘九日山不过如此,没什么值得一看’的想法。”胡家其很担心,这些人离开九日山之后,会起到“反宣传”作用。
就在前几天,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刘女士特地回到国内,想要一睹九日山。刘女士是年初从央视“一带一路”的纪录片中得知九日山的。刘女士先落脚泉州,想让居住泉州的朋友带她来九日山。刘女士的朋友极力劝说她不要来,“你会失望的。”这句话反复出现。
刘女士抱着忐忑的心来到九日山,“恰好那天我有空,就全程为她讲解了。”胡家其说,讲了三四个小时,刘女士不但没有不耐烦,听完直呼“不虚此行”。刘女士还表示,回去之后她会告诉她的朋友,九日山一行非常值得。
胡家其说,特别是今年春晚,九日山惊艳亮相,名声响彻国内外,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但是,景区内导游队伍没有及时跟上,游客来了就会因为看不懂而大失所望。“所以,我一直想建个博物馆,详细介绍山中石刻,以及到访留下游记、墨宝的著名文人。”
馆内将增加文献展览
记者从南安市文体新局了解到,海丝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是应福建省政府在2014年印发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泉州规划了20个整体保护重点区域,丰州镇九日山及其周边社区就是其中之一。规划要求,每个闽南文化生态整体保护重点区域都要设一个展示厅。
“目前,博物馆尚未正式开馆,但可以接受游客参观。”丰州镇政府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小黄告诉记者,博物馆的建设是从两个月前开始的。由于原先定下的馆址内部尚未装修完毕,所以暂时设在九日山书院内。
小黄还表示,待馆址装修完,馆内还会展出一些珍贵的文物,例如丰州出土的陶瓷、砖、石雕等。此外,目前镇政府也在努力收集一些文献材料,已收集到的有康熙版和民国版的《丰州志》,还有一份《丰州集稿》,里面收集了名人关于丰州的佳作。“这些展品都是比较珍贵的,需要配备一些安保措施,只能等博物馆装修完之后,才能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