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过大年】
一根电话线 守万家平安
春节期间报警电话不少,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里,吴慧姣(左一)和同事们坚守岗位,及时处理群众来电。
□本期关注人群: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工作人员
本报讯(记者蔡紫旻 陈起拓 文/图)日均接警电话2500余次,两班倒节假日无休——正月初四一大早,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大厅内,不时响起电话铃,对于这里的接线和调度人员来说,春节与平常日子并无区别。如今,“有困难,找警察”已经成为人们遇到困难时的第一反应,镇守在110报警电话那一端的,正是“从不掉线”的吴慧姣和同事们。
分内事分外事 事事上心
早上8点,指挥调度三科科长吴慧姣与夜班同事交接班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白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夜班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16年。”她指着正在忙碌的同事告诉记者,指挥情报中心和其他科室之间的流动性较小,很多同事都在这里待了10多年。
吴慧姣每天的工作,是负责指挥中心大厅后台的日常调度。接线员接到的警情,显示在她的电脑上,等待被派往各处。
这几年,随着市民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报警移车电话日渐增多,一天能接到400多次此类电话。“接到每一个移车电话,我们都要在后台做大量工作,有时候还会遇到车主不接电话,或者怎么都打不通电话,甚至有车主留的是车行的电话。联系不上车主移车,报警人也着急,不停给我们打电话。”每当这种时候,工作人员只能一边安慰报警人,希望他们耐心等待,不要占用有限的报警电话资源,一边想尽办法联系车主。
日常接警过程中,求助类信息数量众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类报警电话往往没有清楚的地点,接线之后,后台工作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缩小范围,而后才能进入调度程序,接到线索的派出所民警,仍需要花很多时间,甚至是“地毯式”的寻找。即便派警了,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没闲着,做了不少“分外事”。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老人走失的警情不少。许多走失老人表述不清,不仅让报警人犯难,也让接线员牵肠挂肚。“本来,接线、调度之后,我们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但是实际上,大家还会做诸如帮忙发微信、微博、定位等。”
强大“亲友团” 幕后支持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也是接线与调度派警的高峰期。傍晚6时许开始到晚上8时许,人们纷纷往家赶,指挥情报中心的工作人员却忙得不可开交。
“鲤城、丰泽、洛江、开发区、台商投资区这五个区域内的警情都会被接到这里,”指挥情报中心副主任王小明说,指挥情报中心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工作时间长、内容枯燥,这并不算是“好差事”,几乎每个工作人员背后,都有强大的“亲友团”支持。
吴慧姣的丈夫也是一名警察,在南安市交警大队工作,结婚这些年,每个春节,夫妻都在思考着如何错开值班。“我的白班夜班是固定的,没法调整,我丈夫一值班就是24小时,为了配合我,他尽量把值班时间与我的错开,如果实在排不开,就把孩子送到我妈妈家里。”这次除夕,吴慧姣上白班,丈夫值班,晚上7点下班后,她带着儿子回了娘家。“别人家的节假日正是团聚时刻,我家的节假日,为了错开时间陪儿子,夫妻反而很难见到面。”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心里都藏着一份对家人的歉疚。吴慧姣的儿子从一年级开始,被送进了托管班,家里没人做饭的时候,孩子就煮方便面吃。对于她和大多数同事而言,孩子上学后,不是送到托管班,就是要麻烦老人带孩子,这是“两班倒”工作无奈的选择。台风“莫兰蒂”登陆那夜,正逢吴慧姣和丈夫值班,她守在指挥中心大厅工作之时,接到电话,“他们说我丈夫得了肠胃炎,住院了。”风雨之夜,报警电话被打爆了,警情一条接着一条,吴慧姣在泉州的指挥中心大厅内忙碌着,只能等下了班,冒雨赶到南安的医院照顾丈夫。“台风影响那几天,我在泉州市区与南安两头跑,真是有点绷不住。”
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地下党员用生命守护着秘密电台,传递重要情报;在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大厅内,接线员与调度人员则用电话线为千家万户的平安城墙添砖加瓦。
千里警情一线牵,群众之事无小事。电话那头,有时事关人命,有时事关巨款,有时仅仅是挪一辆车、核实一个电话信息真伪。拿起电话听筒的那一刻起,接线员深知,能拨打110报警电话的,一定都是报警人眼里“天大的事”,绝不能怠慢。可谈起家事,这群处理警情时毫不含糊,充满耐心与智慧的人,说得最多的却是“没办法”“习惯了”。
接线员不易,耳听口答手记;调度员不易,通过定位、监控等技术手段在茫茫人海与车海中寻找蛛丝马迹;做他们的家人更不易,需要无条件的包容与常年的等待。电话线这一端的守候,成就了24小时从不掉线的指挥情报中心,也演绎着现代版“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蔡紫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