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精准培养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意见》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提出实施实体产业人才“领跑工程”,着力培养领跑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改革突围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落实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专项计划,推动企业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打造企业大学、继续教育基地、产学研载体等人才培养平台;加快设立泉州金融研究院,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提出实施技能人才“支撑工程”,推行企校“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抓好产业技工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开展“泉州工匠”评选,组建技能人才协会,加快培养支撑泉州制造、泉州创造的技能人才队伍。立足补齐城市软环境“短板”,提出实施社会事业人才“保障工程”,抓好教育、医疗卫生、城市规划建设、媒体网络、社会工作等人才队伍培养,重点实施“桐江学者奖励计划”、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卫生人才“百千万”培养工程等。致力发挥千年古城、海丝起点、东亚文化之都的特色优势,提出实施特色文化人才“传承工程”,做好南音、梨园、高甲、木偶、瓷雕、石雕、木雕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扬,通过培育文化名家、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资助传习活动、扩大对外交流等有效做法,培养一批具有浓郁泉州特色的文化人才。 《意见》同时强调坚持专业群和产业群对接,推动本地高校、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进行专业学科设置,鼓励产教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服务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和高水平产教基地。 形成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互为推动力 《意见》指出立足实业兴市,突出政策叠加扶持,构筑“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格局,重点引进1000名以上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100个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支撑产业”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引才方面,针对优势产业(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主导产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有的放矢地引才聚才。对近三年内引进的人才、团队,市、县两级叠加给予专项补助和经费支持。对引进到泉州三年以上且拥有持续创新成果的,给予滚动支持。对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力的,“一事一议”追加支持。支持引进人才(团队)申报中央、省级人才项目。聚才方面,立足“人才价值实现”, 鼓励建立以“用”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推进“十百千”大院大所计划(建设10个以上“国字号”创新平台,100家公共技术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1000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院士、专家、博士后等工作站建设,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构建市场要素齐全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人才创新成果加速转化;立足汇聚泉州产业发展需要的前沿性高端智力资源,着力打造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有效嫁接源头创新,从根本上突破人才技术积累不足的瓶颈问题,支撑引领泉州产业转型发展。 □通讯员谢松根 记者吴宗宝 |
- 2017-02-21泉州实施人才“港湾计划” 最高补助200万元
- 2017-02-08泉州打造人才“港湾” 推动转型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