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福建泉州:续力千年“海丝”梦

2017-05-03 07:38:16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十洲人”的新梦想

“闽南人天生有着好客的性格,在这里你能找到家的感觉。”2008年,尼日利亚歌手鲍比跟着朋友来到中国,曾在多地酒吧轮流驻场。一次机缘巧合,他被邀请到泉州参加演出,并在泉州电视台的“闽南语春晚”上一炮而红,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

“现在连街上的陌生人都会跟我打招呼,你能感觉到人们真的把你当做朋友。”鲍比介绍,在本地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已经开始准备第二张专辑,同时他也正在介绍更多朋友从非洲来到泉州。

如今,越来越多的“鲍比们”来到泉州生活、求学和创业。土耳其人唐强说,自己曾经面临两个选择,定居美国过着安稳的生活,或者到中国创业当老板。二者之间,唐强最终选择了中国。

泉州南安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石材交易中心之一,来自石材大国土耳其的唐强正是在这开始创业。“我们公司有3座矿山,一年可以产20多万吨石材荒料,基本全都销往中国了。”怀着创业梦,唐强从土耳其来到福建,一边在学校里学着汉语,一边开始从事石材贸易。

“‘一带一路’真正带动了无数人合作共赢。”唐强以土中贸易举例,“近年来,土耳其与中国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不断扩大,仅仅这一项,企业贸易成本就能节省超过10%,生意也越来越好做。”

2016年,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年贸易总额超过121亿美元,约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0.6%,吸引“海丝”国家投资者来泉设立企业1565家,实际利用外资额23.7亿美元。仅南安一地,已有300多家石材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开始了国际合作,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600亿元。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之时,泉州成为了沿线各国商船云集之地,留下有“市井十洲人”的美谈。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深化,泉州再次成为了“十洲人”的造梦之地。

薪火相传的“中国风”

和中国老板郑鹏飞认识后,德国人苏书便做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来泉州德化工作。

“来中国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这次终于做出了决定。”苏书从小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曾在大学里学过汉字,如今他计划在德化常住,借着瓷器的创造和贸易开展德中两国民间交流。

瓷器、茶叶曾是古代“海丝”贸易的重要商品。产于德化的白瓷沿着“海丝”西行到达欧洲,被欧洲贵族称作“中国白”。至今,许多欧洲的博物馆中都藏有德化瓷器,德化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外销瓷生产基地。

“德化白瓷对欧洲‘瓷器热’起到了药引的作用,也间接带动了后来青花瓷的兴盛。”德化县蕴玉瓷庄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苏献忠说,中外文化交流如今在德化陶瓷界愈发热络。在400年薪火不断的古龙窑——月记窑,许多创作者不断从印度、法国、英国等国家前来入驻。

同样,产于泉州的乌龙茶也在欧洲掀起了强劲的“中国风”。今年初,由福建省政府与泉州八马、三和等茶企合作的“闽茶海丝行”走入英国、法国、西班牙。首批15家福建茶企与英国合作方签署4.86亿元销售合同,并于伦敦设立了闽茶文化推广中心。

在泉州安溪,三和茶业公司与意大利TWB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将在罗马和米兰合作开设多家工夫茶道馆。“我们计划开发3万亩定制茶园,引入意大利的专业团队开展国际化生产。”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说:“同时我们还将在欧洲的茶道馆、咖啡店、酒店等各类场所开展茶文化推介,让茶叶从农业贸易真正走向文化贸易。”

因海而兴,借海出行。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新时代命题下,古城泉州的“海丝”记忆正在苏醒。承载着千年古港的开放精神,古城泉州正在向世界展示着更为深厚的中国内力。(完)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