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各界力挺西街限车 建议缓解分流和停车难题

2017-06-14 08:43:18 刘燕婷 吴月芳 曾小琴 陈秀洪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西街(林振洲 摄)

东南网6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吴月芳 曾小琴 陈秀洪 吕波)

泉州的风和雨,西街的久和远

能够在旧馆驿里听到回声

敲在庭院的每一块红砖和石板上

铺成四望和静守的地图

……

喂喂喂,前面走走停停摇头晃脑的你让一让,车子喇叭滴了这么久听不见吗?你刚让到路沿边,跟在小车身后的公交车,挪腾着大大的身躯,烘得六七米宽的西街更热更闷。

你只是想在这历经了1200多年岁月的西街走走读读,可这样的街面,让你又恼又躁又无奈。如果告诉你,这条街可能要限公交和汽车呢?

“早该限了,西街路窄车多超危险。”昨天海都报推出的“我建议,西街要限公交和汽车”报道,得到读者广泛共鸣。海都报文化微信公众号“花巷”迅速跟进了“西街是否可以改为步行街”的话题,引起网友热烈讨论,上百条留言建议,满满的呼吁和热情。

西街的交通改善,绝大多数读者和网友站队“限行”,并提出“分流和缓解停车难才是重点”。而对于西街业态提升的话题,各界却有不同看法,有文史专家建议让市场竞争去淘汰,也有热心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文化营造的引导。

昨日,泉州相关部门也做了回应,“正在对西街限行的方案进行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昨天下午,泉州交警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到西街调研,勘察影剧院门口及新华路口处的管线情况等,先行着手设计交通管制的设施。同时,为了缓解车流压力,300米的爱国路正在加紧打通中。

在泉州城市迅速发展的这十几二十年,西街这一脉的交通和业态,都经历了哪些成长和规划?今天,这里或许有一份不算完整的答卷。

泉州多部门昨到西街调研交通管线情况

【13年前】

系统详细的西街踏勘 成为保护的决策依据

文史界对于西街的踏勘共有两次。以发现古城墙范围内的中心市区历史风貌遗存情况为主要目标,2002年踏勘了一次。2004年5月16日至7月10日,受泉州市规划局委托,对西街再次进行更为详细的踏勘。

2003年的踏勘,《泉州文库》修编负责人杨清江是牵头人。当时专家们走访了西街每一家店铺,逐栋探访历史建筑,提出的建筑保护建议等,作为当年西街整治保护的决策依据之一。

13年前的踏勘发现,西街的业态比较凌乱。有服装店、金银首饰加工店、鞋店、茶叶店、五金配件店、金帛纸店、房产中介、大头贴数码店,以及和开元寺景区配套的照片冲洗店等等。再早一些,开元寺山门两旁有店铺,多为销售民间丹膏丸散、古老中成药及青草药的店铺,后来拆除。

2004年,西街菜市场还在肃清门广场的位置,踏勘后专家建议将现存唐城垣的残址整理出来,以提高文化品位。这条建议后来成为现实,也就是现在的肃清门广场。还有一条成为现实的建议是,保留了台魁巷巷口保和堂白塔疔疮药膏铺,门口有株“白来叶树”,可以看到旧时店铺的“窗户柜”,目前市区所剩寥寥。

【2年前】

规划部门提出P+R模式

考虑限制公交、小车

仅六七米宽的西街,沿街商铺发达,电动车违停问题多。一辆小车的出入,都可能让整条街处于堵塞状态。

泉州市规划部门2015年现场调查发现,西街出行以电动车为主,慢行比例高达85.98%,公交车出行比例仅为4.29%。道路混行严重,干道交通压力大,西街停车位缺口大,而无序停车,又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慢行系统连续性。

“西街片区交通规划专项研究成果已完成方案论证”,泉州市规划局相关人员介绍,西街今后将考虑限制公交和小车出入,并配套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措施。

西街限制公交后,将撤销开元寺和影剧院两个站点,现有的省五建公交站点将移至新华路的百汇超市处,由百汇站服务原开元寺公交客流,钟楼站服务原影剧院客流。

“便于西街的出行,规划提出加大小黄人在西街小巷的布点”,泉州市规划局上述相关人员称,结合西街巷子多、空间资源有限的特点,小黄人布点可采取多而散的方式提高覆盖率,加大布点密度,缩小规模,比如说,巷子内布点规模10辆左右的小黄人便可满足需求。

今后,西街的出行,将实行P+R模式(Park and Ride,即停车换乘),通过梳理周边停车场、制定相应车辆及道路交通管理措施,同时引入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场概念,将机动车截流在外围。内部则通过旅游巴士、社区巴士、共享单车、小黄人等交通出行方式,来解决西街出行问题。

西街周边小巷仍住着不少居民,这些群体的出行,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海都记者了解到,西街本地居民的出行,相关部门会考虑相关的政策照顾和交通接驳方式,这同时也需要社区管理和社区参与。

【现在】

正论证西街限行方案 并广泛征求意见

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在对西街限行的方案进行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方案初步设想针对西街东段,即影剧院至新华路口总长724米的路段,实行分时段限行,将综合各方意见考虑是否限行、如何限行。

而且,为了提升古城交通系统,此前有关部门就已委托深圳相关的交通规划院,帮忙做整体设计。其中,对于西街片区及周边的街巷等,还将打造慢行交通走廊,设置非机动车优先标识系统等。

昨天下午,交警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到西街进行调研勘察,钟楼一带的西街东入口处,已经安装了交通探头。

●化解交通、停车压力

打通爱国路,多路口设停车指引牌

爱国路约300米的道路拓改工程,目前的征迁工作已告一段落。爱国路是紧挨着西街的并行道路,打通后,将连通新华路和北门街、中山北路两条主干道,分担部分西街东西向交通流。

西街周边停车难该如何缓解?泉州市古城办此前已与交警部门做深入探讨,计划由交警部门制作停车指示牌,并投放在中山路、新华路等的各个路口处,引导汽车、旅游车辆就近停车。据了解,在实地走访后,已初步拟定了几处停车点,分别是:新华北路的中闽百汇停车场、新门街菜市场停靠点、泉州影剧院停车场、东街紧邻钟楼处停车场,以及正在进行的“开元盛世”项目也设计了停车位,供外来车辆停放。

●业态提升、街区管理

酝酿成立“精细化管理工作小组”

“西街不要变成买卖全国各地小吃的一条街,而没有了生活气息”,“不要成为商业街,而失去了古街巷的韵味”,针对西街业态提升,网友提出了忧虑。

泉州市古城办的工作人员回应,在之前的统计数据里,西街(钟楼到新华路)共有商铺(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共计251家(户),经营业态主要以零售和餐饮为主。零售业127家占比50.6%,主要经营时装鞋服、食杂百货、香烛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钟表等;餐饮店81家,占比32.27%。在这个统计数据里,吃穿用是主角,文化行业的占比微乎其微,他表示,现在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引入更多有文化的业态,让西街更富文化气息。

为了提升西街的业态、街区环境,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酝酿成立西街“精细化管理工作小组”,集中区、街道、社区各方力量,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这个“精细化管理工作小组”,将管理街区的业态、卫生安全,并专项整治街区内的违停、违建、摆摊设点、店外店、遮雨棚等。

□网友声音

业态提升不等于业态清理

丢丢掉了不得了:西街业态最大的压力是房租成本。西街老店的生存情况,要么店面是自己的,可以良性传续,比如亚佛润饼店;要么是不断退守,比如西街老布店。因此,还是想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告诉商家,西街需要文化,不是只要人流和经济。西街不仅需要文化,还需要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这才是永续可发展的。

米立蒶:作为小市民,我支持限行,不赞成把所谓的“不合群”店铺清出。初中时每天骑着脚踏车穿过西街到学校,有好多店都是从小看到大,某天发现十几年前非主流的服装店现在还在呢,想想都有些小激动。希望老店可以坚强地留下来,新店也不要千篇一律地挤进来赶时髦装文艺,西街有原住居民,有蔬果摊,有糕点铺,有诊所,有小电器行、杂货铺,才有味道……

小蔡Tom:我年纪尚轻,西街对于我,就是一个藏了无数珍奇故事,通往东西双塔的记忆隧道。我记事起,西街就卖床上用品,就排队卖润饼皮,就到处都是真正的石板路、市井气,还有一家宠物店。业态说到底还是生活。希望西街甚至整个古城,成为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rather than of the visiters, by the visiters, for the visiters的地方(成为所有人的街和城,为人所有,为人所用,而非仅圈定为“游客”)。

不要各种“一条街”

HOOKEY:去过许多城市,但凡旅游城市都会有那么一条历史文化街或者美食小吃街,它们千城一面,尴尬可笑。接待过许多来泉的朋友,在我们眼里,西街之美正是因为,它的街道业态是生活化的,而不是游客化的,它的文化是藏在生活中角落里让人不经意邂逅的,这种邂逅之美一旦堂而皇之地放在刻意积聚游客的所在,只会加大模糊而失去灵性。

彦子:千万不要变成小吃、文艺一条街呀,那就太没意思了,西街的美就是充满人间烟火的人文气息呀。祈祷西街不要变成俗里俗气的文艺、小清新烂大街。

蒋垒石:不要粉饰的文艺店铺,不要各种所谓名小吃,搞得全国都是千篇一律的商业步行街。还有,以旧补旧改善一些西街危房建筑,当然不能像某些建筑改善一样,刷得没有一点时光的记忆痕迹!交通和卫生是有必要整改,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旅游体验区,毕竟也要跟上现代化的城市硬件!

西街确实需要限行

阿沐:西街太挤了,公交只要对向一遇到,整条街就堵了,再加上私家车……可是,西街也有住着一些老居民,没有私家车,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小枫:建议电动车可以进西街,否则还是会对原住居民生活带来影响,毕竟西街还是生活的,不是旅游的。

【专家声音】

新业态不能消解西街的生活传统

人们所谓“车水马龙”,交通应该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才能带来好的人气。对大型机动车限行很好,但是也应考虑到西街街巷内出行的老年人,建议允许小型的社区公交“小白”、有牌照的人力三轮车等进出街巷。

西街的市井味浓,业态可以由市场来调节。市民和游客愿意消费的,应该认定为适合的业态,不适合的买卖,自然会被淘汰。

——《泉州文库》修编负责人杨清江

历史上西街作为市井街巷,从来没有特意引导过什么业态入驻,业态的诞生是自然而然的。有一些行业诞生在那里,延续至今,是有历史渊源的。西街若限行,应该考虑居民实际出行的需要,寻找适宜的出行方式。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昆

我住在位于开元寺内的单位宿舍里,每天穿行西街。

西街业态目前看质量不高。但我们无需担心古城复兴不起来,我们所应担心的是,为了追求短期的旅游目标,一窝蜂上马一批同质化的业态,使古城沦为旅游项目的试验场。

如何引入新型业态复兴古城而又不会最终消解原有居民的生活传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除了喧闹的旅游业之外,则是一群年轻人自发开办的青年旅社、小酒馆、咖啡店、茶馆、文创产品店。我们一方面要发掘城市原有的工艺老店,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农村中有特色的手作民艺引入到城市中来。

西街作为古城的主干道,就控制时段来说,完全禁止机动车通行还是分时段控,还得出一个具体的方案作为讨论。就目前来说,有了共享单车后,街区内的居民出行是方便许多,如何有序停放也是个问题。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员林瀚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