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艺术家代表团受应到友好城市—法国埃罗省演出时,当地民众到场欣赏提线木偶表演。 (陈起拓 摄)
幕布一次次开合升降,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已在60多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上演。这是关于800年前泉州港一个家庭、两代水手远航西亚的动人故事,曾创下单场观众数量超4000人的纪录。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打造海丝文化品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这部以泉州悠久历史文化作底的舞剧成为龙头,与其他有福建特色的优秀剧目、节目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光芒四射,形成集聚效应。
紧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泉州致力建设文化强市,在“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下,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同时也引领带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向前,有力推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传承底蕴深 成为全国唯一联合国非遗大满贯城市
今年6月,张艺谋导演的全新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现场座无虚席。其中的泉州提线木偶戏节目《偶戏·冷臂》上演时,荧光木偶戏带给现场观众全新的视觉冲击。提线木偶等戏剧形式不断登上国内外大舞台的背后,既有泉州不遗余力的传承,更离不开“引进来”的交流切磋,“走出去”的文化自信。
作为“非遗”大市,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城市。其中,泉州主申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项目,于2012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由于具有较强的典范意义,“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的成功保护经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推广。今年初,“古泉州(刺桐)史迹”获正式推荐,将代表中国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站上世界舞台讲述泉州故事。
素有“戏窝子”之称的泉州,拥有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古老剧种。至今已举办11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每一届都有海内外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南音会馆参加。走出国门巡演的梨园戏,曾令邀请方导演震撼,向女主角致以双膝下跪的答谢礼;足迹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偶戏,在自家门口先后举办四届国际木偶节。泉州市木偶剧团、梨园戏传承中心,更成为泉州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两大品牌。
交流互鉴开新路 与六大洲国家地区文化“互粉”
以推动中华文明、文化、艺术与海外交流为己任,2016年,泉州出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提出包括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内容在内的十大行动计划。
方案之外,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交流盛事持续不断。2013年,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2014年,举办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参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和《中国一日·重返泉州》活动;2015年,经中央批准,每两年一届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同年,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泉州先后组织130个文化团组2108人次赴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六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邀请日本、韩国、美国、多哥、法国、土耳其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28个文化团体1994人次莅临泉州交流,内容涉及木偶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文物展览、学术研讨等范畴。
今年12月,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在泉州举办。届时,肩负文化外交使命的泉州,将再迎“市井十洲人”。
文化为媒谋共赢 泉州文创扩大海丝“朋友圈”
文化先行,商贸共赢。依托丰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文化优势,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不断深化。经过几年发展,泉州文化企业不断做大海丝“朋友圈”,深化对海丝沿线国家的产品展销和产能对接,有效拓展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
截至目前,泉州文化出口企业的市场,遍布美国、俄罗斯、波兰、印度、巴西、韩国、泰国、卡塔尔等近70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全市陶瓷艺术品出口23749万美元,藤铁工艺品出口23636万美元。4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9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2016-2017年度福建省文化出口重点培育企业。
2014年4月,泉州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76.67亿元,比增12.4%,总量、增加值继续居全省首位,占GDP比重4.5%——泉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四年居全省之首。2016年,泉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304亿元,比增10%,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记者 蔡紫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