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聚宝街,曾是中外客商云集之地。 东方第一大港 缔造灿烂海丝文明 作为中华文明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起点,先秦时期就有闽越先民繁衍生息的泉州,很早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早在唐代,泉州港就是我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宋朝时,泉州与广州成为我国两大对外贸易主港,并与58个国家保持往来,东至日本,南到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以香料、药物、珠宝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日用品为大宗。元朝,泉州的海外贸易国家增加到近百个。在游记中,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称泉州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1291年春,刺桐花红似火的时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率船队从泉州港扬帆起航,离开旅居17年的中国前往波斯。此前,他曾在遍地刺桐树的古港小住,并对其颇有好感。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描述道: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人们喜爱和平,生活安逸…… 当时的泉州,已成为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远道而来的外国人,在码头上,用马车把香料、珠宝装好,运到城里交易。出口的丝绸、瓷器、茶叶堆积如山,也用马车运到城外码头的船上。各国的商船以及前来进贡朝廷的诸侯国使者,都集中在这个盛大的海港。据《诸番志》记载,从泉州输出的商品,除瓷器和丝绸外,还有米酒、粗盐、网坠、乌铅、铁鼎、铁针、绢伞、藤笼等等,不一而足。追溯历史,从东亚的高丽、日本,到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南亚和西亚诸国,都是昔日泉州人海上涉足的地区。“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让一幅“梯航万国”的画卷从泉州铺向世界。 “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外国商人和中国商贾,云集在泉州街头。”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其中,以聚宝街、青龙巷最为繁盛。聚宝街的南面为晋江北岸,虽然据说只有3米宽,但“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满市珠玑醉歌舞,几人为尔竟沈酣”的描绘可见当年聚宝街热闹景象。青龙巷内除设有许多供各国商人兑换货币的当铺以外,还有专为琉球通商设置的“来远驿”,用于接待番商,相当于现在的宾馆,当时泉州往来客商之多可见一斑。可以说,元代是泉州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泉州是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