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海丝新城“双修”:打造沿江滨海城市展示面

2017-09-14 07:56:3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出台的海丝新城“双修”方案提出:打造沿江滨海城市展示面

核心提示

近日,泉州市出台《泉州海丝新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打造沿江滨海城市展示面,加快新城集聚发展,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记者殷斯麒 通讯员董琳

生态修复 加强山水自然形态保护

据介绍,海丝新城“双修”范围以泉州市海丝新城规划红线图确定的区域为重点,并辐射周边地区。“双修”内容根据新城“短板”,围绕新城绿廊慢行系统、跨区域交通一体化、沿江面海城市景观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环境专项整治等方面,并开展沿江面海重要区域的城市设计,协调景观风貌,突出海丝滨水特色,促进建筑设计、临街空间、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协调等。目前“双修”项目仍在策划中,将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根据《方案》,新城生态修复将对山体、水生态、绿地、闲置地等进行改造。

山体修复 加强对新城山林自然风貌的保护,严禁在生态敏感区域开山采石、破山修路。修复和利用山体,打造山体公园和登山步道。研究山体景观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实现“显山透绿” 。

水生态修复 加强新城水系自然形态保护,避免盲目裁弯取直。因地制宜改造沟渠,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自然联通和流动性。综合治理乱占河道、乱搭乱盖等破坏行为。

绿地系统构建 结合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加快新城范围各组团间的绿廊建设。着力完善公园绿地系统,因地制宜安排一批口袋公园、湿地公园建设。通过拆违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提升存量绿地的品质和功能。

闲置地利用 梳理新城边角地、废弃地、污染土地、违规被占用地等城市闲置地,加快未出让地收储,科学分析场地现状、周边环境,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安排,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增绿、补绿。

城市修补 海景、江景、山景、公园绿地串连成线

根据《方案》,在城市修补方面将着力改善交通出行条件,解决停车难题,加强文化保护,塑造海丝新城风貌。

改善新城出行条件

完善新城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打通断头路,形成新城完整路网。打造慢行交通系统,把新城海景、江景、山景、公园绿地等串连成线。结合总体规划交通相关研究,找出交通拥堵主要节点和症结,提出治堵近期计划和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增加重要节点停车位供给。

塑造海丝新城风貌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海丝新城规划设计导则,整合山水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城市资源,提炼新城城市特色,有机注入海丝文化与闽南传统文化。加强新城雕塑、标志性建筑的建设管理,开展临街立面改造,做好主干道、沿江沿海道路照明和建筑物亮化工作。

完善新城基础设施

完善新城核心商圈和商业网点布局,开展招商引资,加大总部经济、酒店、购物中心、医疗、教育、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防汛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防洪与截污设施,结合蓄洪功能建设湿地公园、城市公园。

加大新城环境整治

规划城市干道环境整治,拆除沿江面海区域、主要干道周边的违章私建,增设街头绿地和活动场地,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综合治理背街小巷道路破损、墙面破旧、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改善背街小巷人居环境。

保护泉州历史文化

结合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加强对新城区域内的古镇、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文化挖掘,传承历史底蕴;加快洛阳桥古镇、东海法石历史文化街区、(虫+寻)埔民俗村的保护提升,保护泉州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