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产业、就地脱贫、民生细节做起,洛江虹山乡——
偏远乡镇走出“蝶变”之路
新金利来鞋服有限公司是虹山乡9家编织鞋厂中最大的一家。企业的订单主要分发给留守老人、在家妇女、贫困人口加工,以此带动乡民共同富裕。
地处洛江区最北端的大山中,虹山乡与泉州市南安、永春和莆田仙游交界,是市区最偏远的乡镇,发展长期受制于区位交通等因素。
近年来,从产业、脱贫、民生等领域精准发力,这个市级扶贫重点乡镇走出了一条迈向全面小康的“蝶变”之路。
从油菜花到石龙谷
乡村旅游发展由点及面
“因区位和交通条件所限,虹山要引进工业企业不容易,但这里却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虹山乡党委书记张劲松介绍。2014年春,首届油菜花文化节亮相,单日最多吸引2万多游客。经过几年连续举办和完善提升,如今,虹山“油菜花文化节”日渐成为泉州春游品牌。
“油菜花只是一个好引子。”张劲松说,其间,虹山将辖区内瀑布景观、彭祖文化、古厝古松林等旅游资源,红心地瓜、野生中草药等特产与油菜花统筹结合,用心打造一个停留时间长、体验丰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才是“走红”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虹山年接待游客量均超过20万人次,带动全乡各类美食、土特产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感慨,活这么大年纪,从没想过山窝窝里的虹山能有这么热闹的一天。”
良好的发展势头,让乡民从中受惠,也吸引企业家前来投资旅游项目。位于苏山村的石龙谷,两年前还是一个占地3000亩的荒谷,山谷深处有300亩耕地,村民耕种需要跋涉六七公里山路。如今,融合了“旅游+”的山谷摇身一变,索桥、滑道、丛林穿越等一应俱全,成为虹山首个大型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今年春节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七八万人次。”项目投资人彭立群说,项目还通过山地出租、集体土地入股等“众筹”方式推进,让村民共享红利,连景区工作人员也大多从村民中招聘。据介绍,虹山请浙江大学做了一个全域旅游规划,已经评审通过,主题是“康养天堂、五福虹山”。
从无心栽柳到精心培育
编织鞋带动脱贫致富
尽管如此,虹山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要带动村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还得想更多办法。于是,“无心栽柳”的编织鞋产业,在虹山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培育下,柳荫一片。
几年前,一位虹山乡贤偶然引入编织鞋加工厂——这种鞋根据设计,用织带手工编出鞋面,需要的人工量很大,但也具有单人操作、在家即可完成等优点。
“这位乡贤后来退出了编织鞋市场,我们却看好这一产业与虹山实际的契合,针对性地鼓励发展。”张劲松介绍,经过多年培育鼓励,虹山已有9家编织鞋企业。
在虹山各村,农闲编鞋面已成常态。 “一双少的7块钱,多的10来块,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两千元补贴家用。”70多岁的苏山村村民黄尾娣也是“熟练工”。她说,做编织鞋不用背井离乡出远门,挺好!
“我们厂里的订单主要分发给留守老人、在家妇女、贫困人口加工,目的就是将乡里的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带动乡民共同富裕。”新金利来鞋服有限公司是虹山乡9家编织鞋厂中最大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彭水民介绍,双赢的模式,也让企业年产量从2014年的二十万双左右,增长到去年的七八十万双。
从全天供水到优质教育
实事实干补齐民生短板
除了鼓起钱袋子,群众细微之处的幸福指数同样在提升。
虹山有瀑布,但很多人想不到,正是因为地势高,虹山蓄水不易,常年处于缺水状态,“几年前,全乡自来水两三天才能放一次,各个村轮流。这几年雨水充沛好一些,但不是长久之计。”
为彻底解决喝水、用水的难题,近几年,虹山乡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小型水库、自来水厂,整治山围塘。随着水厂于今年投用,全天供水将从梦想走进现实。
同样让虹山人深感幸福的还有教育。因为投入不够、生源流失等综合因素,虹山教育在洛江曾多年垫底。近年来,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系列奖学奖教制度的建立,虹山中小学教学质量跻身洛江区中上游。“不少乡民以前带孩子外出求学,现在都让孩子返乡读书。”
(记者孙灿芬 郭雅莹 通讯员叶雅萍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