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助贫困户“自己站立”
黄德明的妻子在喂养鸭子
危房改造、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治病康复、发展种养殖业、发挥专长、扶贫扶志……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泉州一往无前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展现出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风貌。泉州贫困户们的生活,也在精准施策帮扶下,逐步转好。
自产自销 夫妻一条龙服务“稳赚”
“开了加工点,感觉生活有希望了。后来又开了淘宝店,我一天笑得比以前一年都多!”廖翠兰乐呵呵地说道,以往生活困难的愁容日渐消散。
廖翠兰今年26岁,是安溪县尚卿乡灶坑村村民,家中有一位65岁、智力低下的母亲和一位同样智力低下的大哥。7岁那年,廖翠兰的父亲离世,2008年,她二哥又不慎溺亡,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早早辍学打工的廖翠兰身上。“要照顾家人,只能就近打点零工,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勉强度日。”
2013年,廖翠兰结婚了,夫妻俩合计着如何改变贫穷。“政府帮着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还帮忙置办机器。”廖翠兰感激地说道,丈夫有电焊的手艺,在村里的支持下,夫妻俩将家里的一块空地清理出来,摆上新置办的电焊机、喷漆器等机器,成立了一个电焊加工点,每个月能多挣到2000多元的收入。
加工点成立后,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改善。但因地处偏远、生意较少,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怎么将加工后的工艺品卖到远一点的地方?就在廖翠兰一筹莫展的时候,电商协会给她支了一招:开淘宝店!“我开淘宝店卖铁艺花架,货就从丈夫的加工点出。”廖翠兰有些激动地和记者分享,一个订单来了,加工点能赚淘宝店也能赚,有时候为争取订单降点价也无妨。“夫妻搭档,既能控制成本,流程走起来也方便,稳赚!”现在,廖翠兰一家已成功脱贫,她希望能将加工点和淘宝店再做大,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记者从安溪县脱贫办了解到,安溪县尚卿乡结合当地藤铁家居工艺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淘宝镇”“淘宝村”的辐射作用和电商协会的聚拢作用,组织电商企业和电商“能人”与贫困村、贫困户挂钩,形成“电商协会+藤铁工艺+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廖翠兰一家就是受益贫困户之一。
据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安溪县24个乡镇中的9个实现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由71个减少至2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8万人减少至4339人。2017年,安溪县将实现整县全面脱贫。
投资养鸭 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活的意外一度将黄德明打击得意志全无。“要不是有政府出面帮我们想办法、找出路,这生活就真的太苦了。”今年43岁的黄德明家住南安市乐峰镇炉星村,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全靠他一个人的收入维持日常生活和学习。
用黄德明的话说,如果不是意外一个接一个,家里的生活原本还是挺不错的。2006年,黄德明的妻子生下二女儿后,精神一度出现问题,只能留在家里照看孩子,每月用药花费四五百元。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那时候还是一名建筑工的黄德明接起活来更加卖力。意外再次降临,2012年,黄德明在工地上不慎被铁钉扎中左眼,做了眼球摘除手术,身体也开始出现异样,建筑工地的活再也接不了,只能在村里做点保洁工作。“以前每个月还能赚2000多元,受伤后就剩一半不到了。”
受伤后,黄德明一家靠亲戚朋友和政府的补助维持家庭看病、吃饭和学习开支,日子过得清苦。去年初,一支扶贫帮扶队伍走进黄德明家。“叫不出名字,我只知道商会领导、镇里的书记、村里的书记都来帮我想办法。”除了送来慰问金,大家还建议黄德明投资养鸭,“教我怎么买、怎么养、怎么卖,每一个环节都帮我想好了”。
养鸭半年后,第一批30多只鸭子全部卖出,“除去买鸭和喂养的费用,赚了近4000元”。黄德明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第二批鸭子也快到可以卖的时候。“等我更加熟悉一些,一次就不止养30只了。”黄德明对增收充满期待。
南安市扶贫办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南安市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通过各级扶贫项目资金支持、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以及各商(协)会、慈善机构的扶持,立足各地的产业特色,选准扶贫产业,针对南安市19163人的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带动方式,或者采取土地(资金)入股,或者签订用工协议,或者带动贫困人口自主创业,或者让贫困户无偿入股等,实现发展产业脱贫,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使贫困人口更有效脱贫,扶贫更扶志,共同走向致富之路。
【背景】
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脱贫16.86万人,泉州市的扶贫开发主要任务已从解决温饱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到2018年,全市经精准识别的现行市定扶贫标准线下的贫困户将全部脱贫。
(记者郭晓冰 通讯员黄文军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