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城隍庙历尽沧桑,迄今香火炽盛。 反腐戒贪功能 在安溪城隍庙的正殿上,有明朝张瑞图所题的“阴骘下民”匾额,此四字取自《书经·洪范》的“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即上天默默安定臣民,要他们和谐相处居住在一起的意思。可见,城隍庙是具有促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教化功能的。传说中,凡是城隍管辖范围内的百姓所做的任何善事和恶行,神灵都要向城隍报告,由城隍记录在案,予以赏罚,分毫不差,只是兑现时间上的早晚罢了。 不仅如此,自明初起,城隍庙实际也有反腐戒贪的监督功能。明初,朱元璋规定,每年城隍祭典必须由皇帝及各地方官亲自主持,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所载,太祖曰:“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后世,许多在任时政绩显赫、口碑佳的地方官,死后被奉为城隍神的屡见不鲜,其实也是起着一种示范效应。明朝形成了一个官方惯例,“新官赴任,必先谒神(城隍神)与誓,期在阴阳表里,以安下民。”这就相当于签订阴阳两界的“廉政责任书”。这对于试图腐败的官员,也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古往今来,文人名士来到安溪城隍庙不免有感而发,于是留下诸多名匾佳联,如明进士秦钟震作的“为恶不灭,祖宗有馀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有馀殃殃尽必昌”,清知县叶绍芬题的“燮理阴阳”,清庠生陈子瑞作的“神所凭依将在德;尔于幽独毋自欺”、“看彼世人诡谲心肠,莫怪此公吐舌;睹斯色相黑混面目,真令我辈惊心”等古联,也有“赏惩善恶因果有报;燮理阴阳判断无差”“进庙来,先自问平日所行何事;归家去,莫忘记今朝俯首通诚”“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孽镜高悬,善心人不妨当头一照;影衾多愧,恶念者应怕有物潜窥”等诸多劝善对联。城隍庙俨然便是自上而下改良和教化的重要场所。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