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古城社区营造怎么造 他们有9大畅想

2017-11-28 07:50: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社区营造怎么造 他们有9大畅想

古城社区营造进阶培训落幕,81名学员汇报成果,并将再次自由组队,进入“提案初赛”

小组分享调研成果

东南网11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通讯员 杨琳 文/图)上周末,为期一个月的“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社区营造进阶培训,在案例分解课、实习课、分组汇报和专家点评总结中结束。

此次进阶培训,最大的亮点是社区营造实习,81名学员分成9个“三合一”(热心人士+基层工作者+专业者)团队,各自选定课题组队练习,到社区走访调研,对社区需要改善的地方提出构想。

从现在起至12月25日,81名学员将再次以自由组队的方式,进入下一轮的“提案初赛”。三个人一组,还是“三合一”团队,用一个月时间沟通调研,提出社区营造提案,并在初赛时作报告和答疑,由评审团投票,筛选出10支入围团队,每队将有5万元的保底费,继续进行“决赛选点”的角逐,最终选出5个试点社区,进入规划阶段。

经验分享 直面社区营造怎么造

在本次的案例分解课里,主办方邀请了多位具有丰富社区营造经验的老师来做分享,让81名学员直面社区营造“怎么造”。

其中,来自宁波奉化区雷山村社造团队的徐葵玉,分享了她组建“三合一团队”,与同济大学博士生孙莹、王鑫等专业者的合作故事。她说,他们本着不忘初心、踏实做事、为村里老百姓改善生活环境的原则,互相选择走到了一起。她感慨团队在社造过程中,像泉州传统木偶剧《火焰山》里的孙悟空一样,经历种种挫折和困难,却越挫越勇。

刘欣蓉老师介绍的“台北市大桥町老街区社造案例”,根据社区公共绿化缺乏情况,开展社区居民认领菜箱的活动,改造修缮老屋成为社区的烘焙教室,举办全家福拍摄活动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等。干货满满的分享课,让大家收获颇多。

成果汇报 9个“社造小组”的练兵

上周日,81名进阶学员进行成果汇报。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夏铸九教授、台湾淡江大学刘欣蓉老师、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管委会王维山副主任,对9组方案进行点评。

9组社造团队的社区和主题分别是:第一组通政社区“触井生情”,第二组新桥社区“乐龄社区——山羊故事”,第三组新门社区“鱼乐·巷里”,第四组幸福社区“寻找最美阳台”,第五组新桥社区聚宝街的“留人、留巷、留乡愁”,第六组王宫社区“新南洋之旅”,第七组东门社区的“东门社区改善设想”,第八组新峰社区“无穷想‘巷’”,第九组溪亭社区“呷远芳,看侨光——被看见”。在半个多月里,学员们大量走访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搜集材料,并发挥自己的构想。

专家们对每组方案进行提问和点拨,碰撞出了不少精彩火花。如第二组针对社区人口老龄化拟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社区照顾、社区开放厨房构想,但老人是否会对这种照顾方式产生排斥,能不能接纳这样的养老机制?多组提出文创业态,但泉州是文化丰富活跃的地方,文化文创化是否能理解得深刻,表达得干净?对此,夏老师指出:“在设计社造活动时,千万不能以为请客吃饭、办办活动就是社造,一定要与社区生活生命的内涵有更深切的联系。”

“如果一开始就把思路做成具体方案,容易导致想法被结论局限,不利于社造;如果团队成员都还不够熟悉,就早早做了分工,可能不会有真正的沟通、互助和合作,不利于社造。”跟着学员们调研的导师说,进阶培训实习课的目的,是练习“三合一”团队,学习对话、寻找共识,学员们在这一个月里也深刻感悟到了。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