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泉州两会丨焦点调查·泉州今年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建辉 黄谨 文/图)
核心提示
养老服务业是“夕阳”事业,更是“朝阳”产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新型养老模式必须直面的一个课题,也是历届泉州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
在今年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再次入列。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助推养老事业发展也有一个单独篇章来阐述,提出将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代表委员
推广“家庭病床”模式
市人大代表杨智利建议,将养老机构纳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鼓励社区民办医疗机构到社会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室,开通民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
将符合标准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养老机构工作,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推荐评优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人员同等待遇。将门诊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医疗需求都纳入“家庭病床”范围中,并纳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内容。
市人大代表夏泉福提出,目前养老存在“有呼声无掌声、有市场无卖场、有事业无产业”的尴尬处境。建议整合老龄、民政、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卫生以及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把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为民办实事工作目标考核;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破解养老4道难关
民盟泉州市委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破解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用地难,可充分整合利用老旧或闲置的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医院、学校、招待所和市区闲置公房等设施场所。
破解融资难,建立财政资金、保险资金、信托基金多方共同参与和国家开发性金融融资优势,以及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互结合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为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利用国有担保公司平台,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信贷担保。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方式,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优质民办养老机构开展连锁经营。
破解经营难,完善落实民办养老机构的税收,以及水、电、气、通信等公用事业收费减免政策;适当提高床位补贴、运营补贴、护理补贴、高龄津贴等标准,降低运营成本。
破解用工难,对养老机构专门引进的高端管理人才,建议纳入“泉州人才港湾计划”,享受购房、子女入学、个人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建议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政府给予工资补贴;加强养老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并纳入政府出资培训范围,或给予企业相应的专项培训补贴;鼓励更多人加入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试点推广“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即共同生活、相互照顾、共度晚年,这是除亲情养老外,养老模式里最具养老精神需求的一种。
民盟泉州市委会建议泉州应尽快研究制定《关于推广抱团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顶层设计。培育5至10家抱团养老服务示范企业,创建具有闽南特色和具有典型经验的抱团养老业服务基地,构建集医疗保健、休闲娱乐、营养餐桌、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健康日历、养生指导、营养调理等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抱团养老创新服务基地。
另外,商业养老机构也可尝试开发适合“抱团养老”的“微养老院”等公共服务产品,提供可订制的个性化特色服务。职能部门要完善农村房产产权政策,允许向城市人口租赁,允许进行功能性改造,鼓励“养老下乡”,还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
□样本走读
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入住
晋江青阳街道青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曾获省民政厅、省老龄办授牌,是泉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的典范与样本之一。
2010年5月,青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约500平方米,内设娱乐棋牌室、医疗康复室、心理咨询室、日间照料室、户外健身区等。服务对象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点服务孤寡老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经子女(监护人)同意,且向社区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老人,即可免费入住。
该养老服务站采取“自助与互助、无偿与低偿、有偿与公益性”的服务形式,社区每年投20多万元,用于10元/人的午餐标准、聘请厨师、保洁员以及物业、水电等相关费用,社区志愿者兼职助老服务志愿者,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服务队员定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
去年8月,该养老服务站被确定为2017年晋江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养老服务项目首批12个智能化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示范服务站之一,正探索转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报告摘析
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泉州市长康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优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落实新建城区和住宅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制度,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建设15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高乡镇养老床位使用率。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覆盖全市的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开展智慧养老试点深化医养结合,健全医疗卫生、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促进医、养、康、护一体化。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也是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泉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根据2016年度老龄事业统计,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年人口98.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3.3%;80岁以上老年人口1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6%;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120多万人,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的特点。
根据泉州《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