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千禧龙宝宝遭遇小学爆满 扎堆生娃:莫让孩子的人生太“挤”

2018-08-14 08:29:1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千禧娃度过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千禧龙宝宝升学遭遇小学爆满——

扎堆生娃:莫让孩子的人生太“挤”

为了娃,家长也要付出不少。 (苏勇 摄)

临近秋季开学,众多千禧龙宝宝即将进入小学,不少家长纷纷感受到扎堆生娃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当年排队找医院,现在排队找学校。而2018年高考,也是近8年来考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也与18年前“千禧宝宝”扎堆出生有关。

“千禧娃、奥运娃、龙宝宝……”在一些特殊的生肖年份,不少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抢”着生孩子,认为这能为孩子带来好的命运。随之而来的是,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得这些孩子的人生变得比别人更“挤”。专家提醒,生肖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注重优生优育和后天培养才是成功之道。

□记者 黄枫 通讯员 曾婧琦 实习生 傅智佳

为生龙宝宝 被打催产剂

今年30岁的黄丽(化名)是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工,儿子就是“千禧龙宝宝”。当谈及自己怀孕生孩子的那段时间,她仍有恐惧感。

当年她怀孕时,预产期在蛇年,也就是2013年。“当时怀孕后,婆婆就在念叨,时间怎么没有提早点,生个龙宝宝多好。”黄丽说,她自己属龙,从小学开始,她就感觉到各种紧迫感,每逢升学都感觉到跟其他年级相比,竞争比较大。也因此,她觉得,小孩子无论什么生肖都可以,只要能在宽松的环境快乐地长大就好。

到了龙年的末尾,她的婆婆坐不住了,一直做思想工作,让她生个“龙宝宝”。预产期还没到,婆婆就硬拉着她到医院打催产剂,即使医生提醒这样会让生产面临很大的风险。剖腹产过程有惊无险。为了这事,她还跟婆婆闹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矛盾。“小孩子平安成长才是大事,为了小孩子的健康,每年都要多花几万元去检查。”她说,老人家的那种传统观念必须要摒弃,否则一旦在生育当中发生点意外,会是后悔一辈子的事情。

扎堆生娃让孩子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龙宝宝”增多 月嫂坐地起价

“想起坐月子的那段时间,被月嫂给坑了,很无语。”市民陈红(化名)怀第一胎时的预产期在2012年6月,她早早就预订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月嫂。由于是熟人介绍,她没有与月嫂所属的家政公司签订正式合同,只与月嫂本人签了一式两份的简单合同,上面除了说明月嫂的工作时间、地点和工资外,并没有其他内容,甚至连违约责任都没有提及。

5月底的一天,她忽然接到月嫂打来的电话,对方提出每月佣金要从3800元涨到5000元,不然就换人。“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就蒙了,她要是不来,我坐月子期间根本没有经验丰富的家人照顾我和宝宝。”她随后咨询了市区的几家家政公司,发现好一点的月嫂几乎都已经被预订,而且价格也都在每月5000元以上。无奈之下,她只好决定接受涨价要求,但心里还是十分窝火。

“2012年生孩子的人太多了,就我身边很多朋友都选择在龙年生育,各种婴儿用品都跟着涨价。”她说,今年孩子读小学报名取号也是排了比往年长的队,接下去还有高考、就业,大人小孩的压力都不小。

扎堆生龙宝宝 医院走廊过年

蔡医生是一家公立医院的产科医生,时间刚进入2012年龙年,她所在的医院就迎来了生育高峰期。许多孕妇选择大年初一那天分娩,不管预产期到没到,或者超过了。过年过节的,产房比外面还热闹,医护人员不敢松懈,轮流值班,24小时待命,手术连轴转,中午也无法休息,更不用说和家人好好团圆了。

“当时的产房,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能听到一次‘生了生了’的报喜声。”她说,产科已经超负荷运转,医院拥挤不堪,到处都是孕妇及其家属。为了满足孕产妇需求,医院的走廊上都摆了病床,产房门口围满了忐忑的准爸爸和焦急的老人们。

“以往在这样的假日期间,医生值班也不会特别忙,但龙年那一年,每每谁提及,都印象深刻,甚至可以用心有余悸来形容接下来几年春节期间值班的心态。”经历了那段生娃高峰,她觉得,传统观念对一些市民的影响根深蒂固,特别是一些老人家。她还记得,当时已经快接近龙年年尾了,一位老人陪着媳妇来产检,基本上一个礼拜就来两三次,每次一来就问医生,“我的孙子怎么还没动静呢,这龙年都快过去了。”她说,护士每次都会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让其明白孩子只要健康平安就好,而老人总是听不进去。

从“扎堆生”到“扎堆升”

上个月,我市的小学先后开始秋季入学的报名取号。与以往相比,今年异常火爆,不少学校报名的适龄儿童入学人数远远超出招生计划数。记者了解到,丰泽区的一所小学,今年比往年增加了一个班级,大概55个学生。在我市中心市区的其他小学,也有不少需要增加班级才能满足“幼升小”的入学需求。

市民杨桥(化名)的儿子刚好是龙宝宝,上个月到市区一所小学报名,没想到学校仅招收三四百人,而报考人数却有2000多人。他打听得知,今年入学适龄儿童太多,多数学校都出现爆满的情况。最后,他只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层层考验,进入家人心仪的学校。

“龙宝宝”扎堆入学造成学位紧张的情况,在国内都比较普遍。据其他媒体报道,包括广州、杭州、深圳等在内,多地都出现“龙宝宝”集中入学,学位紧张的现象。据报道,今年广州天河区、越秀区的公办小学有不少扩班,仅天河区公办小学就增加了42个班。为了应对“龙宝宝”入学潮,广州多个区都采取腾挪校舍增校扩班等措施扩充学位。杭州各公办小学也普遍出现一年级新生入学紧张情况,各知名公办小学更是火爆。

泉州一名资深的小学老师认为,龙宝宝的“扎堆”出生是造成今年入学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今年小学入学适龄儿童出生年月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这一阶段的新生儿数量,相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龙年全国出生的新生儿有1635万,比上一年多出31万。一所小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中国人的确有根据年份“扎堆生”的习惯,家长喜欢猴、马、龙、虎这些年份,刻意回避俗称为“十羊九不全”的羊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龙代表吉祥,所以龙宝宝往往特别多,这样的生育观念会导致6年后小学入学时的“一位难求”,于是当年的“扎堆生”变成了现在的“扎堆升”。

看病接种都要排长队

“产房不断加床,医院走廊加满床位,小孩子看病苦苦排队……”蔡医生表示,从小孩子的出生开始,家长们就已经体会到了扎堆生娃给孩子和大人带来的问题。

她表示,医院的床位和医护人员数都是相对固定的,平常一名医生负责三名患者刚刚好;如果一名医生负责五六名患者,五六名婴儿同样也只能由一名护士照看。从医院来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医疗服务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除了在孕产期间的医疗资源紧张,在孩子今后的生活中,接种疫苗、看病等等,有时候也得排长队。市民林瓶(化名)的孩子是一名龙宝宝,孩子生下来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印象最深的是,如果碰到气候转变或者季节性的感冒,几乎整个儿科都是人。”

找个工作遇到好几个同学

市民苏文(化名)从小就很自豪自己属龙,直到上大学的时候,他才深刻感受到“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的涵义。2006年,他进入我市的一所大学就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年学校招生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从2006年的10个班减少到8个班,“光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我们毕业时的就业压力有多大。毕业前后我看了一下数据,201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63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毕业那年,他才真正体会到这种压力。“我曾经一天去5家公司面试,好几个考官都说,你的同学怎么都扎堆来了。”最后,没有一家单位给他打电话。他在家宅了4个月,才在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

勿迷信生肖好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著名教育专家张秀云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有一定的科学规律,要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是为了子女成龙成凤,刻意地强迫自己在某一特殊生肖年份生孩子,这样就违背本身的科学,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了。孩子的生肖属相和命运,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认为,古时候科学知识缺乏,人们常常会迷信某个生肖属相,认为孩子有个好的属相,将来就能成功。随着科学的发展,在近现代,人们更讲究科学,更理性地去对待生育。这种现象也会越来越淡,最终人们还是会相信科学,做到优生优育。

重视生育质量

张秀云认为,培养孩子,既要重视先天的遗传因子,又要重视后天的科学培养。婚前要充分考虑对方的遗传因素,选择合适的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生孩子也不是选个良辰吉日,突击生育,应当注意把握生活规律,在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特别健康的情况下来怀孕,这样才能生出健康的宝宝。

医学专家也表示,小孩素质如何,决定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表明,父母的遗传因素占到11%。为了优生优育,提高宝宝素质,育龄夫妇至少要提前半年就做好准备,从经济上、身体上、工作上做好调整。孕前检查和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是否适宜怀孕,最好经过正规检查予以确定;孕前男女双方身体和心理如何准备与调整,也与受孕质量大有关系。另外,孕期的营养搭配也非常重要,对胎儿发育影响很大。

加强后天培养

张秀云表示,根据研究,后天的培养教育占到一个孩子成长过程的80%-90%。至于后天的培养教育,应该从怀孕开始。在胎儿5个月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科学有效的胎教,可以尽可能早地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一个胎儿的先天遗传素质获得最优秀的发挥。早期教育要分阶段、抓规律,对0-3岁、3-7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

肖北婴表示,孩子的成长主要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有关,缺一不可。优生优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人们对生育形成完整的、科学的观念认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