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专业学习过摄像,但陈炫梓也会自己拍摄想要的画面。 陈炫梓 供图 用心创作小有成就 家长老师深受感染 “看到孩子取得的成绩,内心为他感到自豪、骄傲,我们也感到很欣慰。”陈炫梓的母亲郑巍萍见证了《问故里》的拍摄,知道其中的辛酸与不易。在一部影片中,除了选材和导演的构思外,拍摄手法、配音、剪辑等也至关重要。受设备限制,一些镜头没办法拍到,陈炫梓就请求专业机构支援,请他们公益提供部份素材;自己的普通话没办法达到配音标准,就自掏腰包联系北京的配音员,选取最合适的配音…… “我们认为这部纪录片特别有意义,给了他很多精神上的鼓励,也被孩子的精神感染到了。”郑巍萍认为,陈炫梓在每天早出晚归中完成了《问故里》,让他更懂得了付出与收获的道理,同样的精神运用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得知华塑即将拆迁,而《问故里》可能是记录这个特殊群体最后的影视资料时,郑巍萍认为,拍摄期间所花费的心血都很值得,更可贵的是,影片对于外乡人了解侨乡泉州和泉州精神提供了更深入全面的资料。 “这很契合影像史学研究课题,引起人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很有意义。”泉州实验中学校长魏献策认为,《问故里》的切入点很好,既有学生视野,也有深度和广度,能引发社会对华侨史的关注,也能让孩子走出历史课堂,得到更深刻的感悟。 魏献策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借鉴了新加坡志愿服务积分的教育方法,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利用寒假时间,给学生布置了特色寒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材制作区别于课堂上的作业,去社会中寻找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事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学会奉献社会。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