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刘子羽父子双知泉州耀史册
2019-03-29 11:36:0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朱松朱熹父子都曾在泉州任过职,巧的是,刘子羽刘珙父子先后出任过泉州知州。两个姓氏两代人在泉郡留下一段群贤毕至的史话。

刘子羽曾疏浚由东南方流经学宫的南溪支流,后世则建有“洙泗桥”。

重建州学 万众景仰

朱熹的父亲朱松与刘子羽是同年生人,他们都出生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同为理学家杨时的弟子。朱松与刘子羽何时成为好友,如今已无从考究。不过两人在朝为官时,都主张抗金,反对议和,且都曾因忤逆奸臣秦桧而遭政治打压,故史学家们多数认为他们是因志同道合而走到一块并成为挚友的。

据浙大教授束景南的《朱子大传》考证,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间,朱松曾奉调出任泉州石井的首任“监镇”。就在朱松结束石井监镇任期的两年后,刘子羽也到泉州来了!绍兴六年(1136年)冬,刘子羽以徽猷阁待制身份出知泉州。清道光版《晋江县志·卷之三十四·政绩志》称:“(刘子羽)绍兴六年知泉州,在郡二年,政多泽民,民爱之如父母。”

能让民众“爱如父母”,刘子羽在泉州到底做了什么呢?泉州府文庙里的一方碑刻为我们揭晓了谜底。这方碑刻名为“泉州重建州学记”,是由南宋“左朝散大夫、前主管江州太平观”张读撰、“资政殿学士、左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李邴书、“左朝请郎提举福建路茶事常平等公事兼市舶”赵奇题额的。据碑文记载,泉州州学原在崇阳门外三教铺(即泮宫内今址),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太守高侯(高惠连)逞私憾,迁而西之,衣冠遂减畴昔。”此后泉州缙绅、士子不断呼吁将州学迁回原址。这一民望在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得以实现,当时告老返乡的龙图阁学士柯述“审芹茆之故址”,在考察清楚州学旧址后,向知州汇报情况,并最终在他的主持下将州学复建于旧址。可惜当时移建的学宫“广轮虽延袤,而基失庳下,时雨浸滛,坏屋壁者娄矣”,学宫建筑摇摇欲坠,如何能让人放心?

绍兴六年,刘子羽出知泉州后,前往州学探视,“裴回周览,悯馆舍之颓隘”。看到州学建筑如此不堪,刘子羽当场放话:“学校不修,太守之责!”随后他马上着手策划重修。正好当时甘泉庵财物充公,刘子羽便用这笔款项购买建筑材料、雇佣工人,并请僧人惠胜负责重修具体事宜,州教授戴纬、驻泊张谨二人则为董事。这次州学重修按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增高旧基二尺余,在今址建成大成殿,殿前置东西两庑,殿东建明伦堂,殿后为议道堂,“以集讲论”。明伦堂前为东西十二斋,“御书有阁,祭器有库,祠房燕亭宾次庖廪之属,一新轮奂”。刘子羽还赎回学宫庚门旧地,“以揖紫帽之峰”,也就是说从重修后的泉州州学的西门望出去,就能看到紫帽山了。不仅如此,他还疏浚由东南方流经学宫的南溪支流,“濬青草池,内潮汐于桥之下”,使学宫见山傍水,“江山增丽,亘古无前”。

新州学(明代以后称府学)建成之后,泉州士民争相来观看,以至于“车盖填壅”。刘子羽主持修建的州学建筑雄伟大气,引得“万口一词,以为东南壮观”。根据“泉州重建州学记”的碑文所载,学宫建成之后,出于对刘子羽的感激之情,泉州民众在还“讲堂之左”建造了一座生祠用来奉祀刘子羽。这座生祠“严严清峙”,人们“庶几朝夕景仰焉”。从这可以看出,百姓对刘子羽真是感恩戴德,清道光版《晋江县志》里载称的“民爱之如父母”,所言非虚。

另据清道光版《晋江县志》载,晋江县学也在宋绍兴年间由郡守刘子羽“附建于府学之东”。淳熙四年(1177年),晋江县令林奭又将县学移建于行春门内东仓隙地。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