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台商区“强基促稳”如何让村民生活发生变化?
2019-08-23 09:36:58 谢玉妹 陈培源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添实    我来说两句
    山水如画的山内村、风尚文明的玉塘村、党建灵活的仑前村、综治平安的浮山村、拆迁和谐的玉埕村……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的一个个村落,不一样的乡村特色与风情,展现了同一个主题——“强基促稳”。

采访团了解仑前村“123”党建工作创新机制。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东南网8月23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 陈培源)山水如画的山内村、风尚文明的玉塘村、党建灵活的仑前村、综治平安的浮山村、拆迁和谐的玉埕村……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的一个个村落,不一样的乡村特色与风情,展现了同一个主题——“强基促稳”。

22日,由主流媒体记者和台商区本地自媒体的粉丝代表组成的联合采访团,走进张坂镇多个村庄,采访“强基促稳”取得的创新成果和发展成效,深入感受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强基促稳”三年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张坂镇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挂帅,围绕“提升基层组织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矛盾化解水平”3个方面,组织实施17个专项行动,研究确定本年度攻坚项目23个。

仑前村的爱心小屋摆满了生活物资供积分兑换 曾聪霞 摄

“修分争星”激发党员活力

米粉20积分、纸巾50积分、大米100积分……在张坂镇以仑前村设立的“爱心小屋”里,摆放着许多“明码标价”的生活物资。这些物品不外卖,而是需要本村的星级党员,凭星级指数得分兑换爱心积分,方可用积分兑换物品。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党员主动亮身份意识不强,先锋作用发挥不充分,用仑前村书记林小榕的话说,就是许多村里的党员和普通民众没两样,没有责任意识。

为破解这个难题,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以仑前村、玉埕村等基层党组织为试点,开展党员“修分争星”活动,通过“修学分—定星级—兑积分—结对帮扶”的形式,引导党员在综治平安建设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结对帮扶、脱贫攻坚等方面承诺践诺,增强党性锤炼,强化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把基层党员培育成党和政府解民忧办实事的“活名牌”,打通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修分争星”实行百分制,由基本指数分60分和附加指数分40分两部分组成,按照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3种类别,有针对性设置修分项目。党员星级指数得分由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评价三个方面,分别按照30%、30%、40%的权重进行综合计分。依照党员“修分争星”结果,划分优秀党员、合格党员和不合格党员,将其作为年度目标考评和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仑前村是张坂镇有名的“富村”,2平方公里的面积拥有常住人口1100多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5000元。如何运用部分村财,让党建“动起来”,让党员“有活力”,让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得到具体的帮扶呢?

仑前村结合党员“三诺”工作,创新开展党员“修分争星”活动,引导党员通过“修学分—定星级—兑积分—结对帮扶”,积极承诺争当星级党员,争做模范先锋。在“修分争星”活动基础上,仑前村还开展党员“1+1”结对帮扶,每名党员联系帮扶一名困难群众,星级党员凭星级指数得分兑换的爱心积分,可以到“爱心小屋”兑换相应价值的生活用品作为爱心物资,用于慰问帮扶挂钩的困难群众。

“每个党员挂钩一个帮扶对象,这样,党员有了具体的责任,做事有荣誉感,就起劲了,而帮扶对象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据林小榕介绍,2018年,仑前村评选三星级以上党员13名,帮扶困难群众22名。

山内村湖中心原本满是枯树和乱石的小土包,被改造成了用栈道连接着的凉亭。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党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曾经的臭水沟被清澈见底的小溪代替,溪流两岸是整洁宽阔的道路;斑驳的“裸房”如今装修别致,自成一道风景;湖中心原本满是枯树和乱石的小土包,被改造成了用栈道连接着的凉亭;就连曾经发黑发臭的生活污水,也在被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这是山内村,张坂镇最引以为傲的“美丽乡村”。

在张坂镇,山内村并不是最富裕的行政村,但绝对是泉州台商投资区最美丽的乡村。据张坂镇党委副书记庄智霞介绍,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张坂镇以后蔡、山内两个村为试点,实施“党建+美丽乡村”模式。

看一个地方的整洁与否,厕所很关键。山内村厕所不但干净整洁,还没有任何异味,这让到访的外地人印象十分深刻。山内村村委会主任苏强强告诉记者,卫生工作要做好,还得从机制上着手。为此,村里请了7名保洁员,专职负责各个角落的卫生。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为建好拥有绿水青山的山内,山内村党支部积极发挥“火车头”作用,多次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研究讨论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并通过党小组入户宣传乡村旅游规划,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此外,党员还带头捐资捐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筹集300万资金用于道路硬化率达、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及污水改造,以强有力的基层党建工作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原本的污水沟被改造成小溪流,但是如何让溪水清澈起来呢?”苏强强告诉记者,溪流的水源一部分是生活污水,一部分是水库的水。水库的水自然十分干净,但是生活污水却大大影响了溪流的水质。为了实现村里这条溪流的“清澈见底”,山内村决定从源头上把关,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把村民的污水收集在一起,从源头治理了溪流的水质污染问题。生活污水在处理后,甚至达到了可饮用的标准。

如今,拥有宽阔道路、美丽民宅、清澈溪水和休闲公园凉亭的山内村处处都是一处风景,吸引了不少乡村旅游爱好者,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示范村、“泉州美丽乡村”。

仑前村党建文创园一角。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婚事新办要从简,不装门面不比攀,高昂彩礼多弊端……”在玉塘村村委会,一首首移风易俗的童谣不断在电视上重复播放,春风化雨地融进村民心中。

张坂镇玉塘村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西北部,总人口1850人。随着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受传统思想和封建陋习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愈演愈烈。

但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下手?

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老协会理事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从群众中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在尊重民俗的基础上制定了《玉塘村民俗改革的几点意见》,用具体条款形式,对玉塘村村民婚丧事办理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玉塘村还由村两委、老协会理事和村里有威望的人员组成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全面指导和监督玉塘村的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

规定制作好了,如何让村民知晓,并形成约定呢?玉塘村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通过广播、横幅标语、广告栏、讲座、编写歌谣并传唱等多种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婚丧大操大办的危害,以及宣传树立文明新风的必要性。随着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玉塘村的移风易俗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干部群众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村里一位89岁的老人去世,其家族成员比较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人估计其会大操大办一场。但事实却相反。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孙纪川协助其主持料理治丧事宜,按村规标准,严格把住关口,耐心劝说丧家,使这一场丧事真正按照村规“不分贵贱、一律严格执行”的要求落实。

据了解,每逢村民去世,村两委领导和红白理事会成员,首先入户慰问,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引导丧嫁按照村规民约办理治丧事宜。每当村里发生红白事,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及时入户,耐心细致地宣传引导,监督执行,两年多来已入户200多人次。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玉塘村“破除陋习树新风,反对铺张浪费节俭办婚丧事”的倡议,得到了广大村民拥护支持,积极参与和自觉执行。

目前,玉塘村群众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办理婚丧等事,都能自觉依照村规民约执行。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玉塘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可节约上百万元,减轻了村民的家庭经济负担,刹住了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文明新风正在形成。

同时,玉塘村还采取“整治村容村貌”“加强治安管理”“建设篮球场”“成立农家书院”等多种措施,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提高思想意识、树立新的文明生活观念。

记者手记:

无论是党员“修分争星”、美丽乡村建设还是移风易俗,都是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基层善治典型,都是以“稳”字当头谋发展,是“强基促稳”三年行动实实在在的成效。生活在其中的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变化:我们村的环境变好了,党员充满活力,老弱病残有人帮扶,婚丧嫁娶都不铺张,走在村里充满着安全感……这是张坂镇坚持从政治站位谋划工作,从基层思维抓好落实的成果,希望能以点带面,推动“盆景”变“风景”,打造台商区“强基促稳”新格局。

浮山村便民代办点,一些行政审批已经下放到村里,村民足不出村事情就可办妥。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浮山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人们正在吃午饭,饭钱每人只需3元。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玉埕村近年在征迁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谐拆迁让村镇快速发展起来。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