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汇聚乡贤力量,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中共惠安县委宣传部、惠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东南网泉州站推出“福见惠安•乡贤有为”人物故事系列报道,用镜头和笔触记录在外乡贤的奋斗故事和家国情怀,以他们的奋斗精神为榜样,激励家乡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惠安更加“惠安”!
东南网12月26日讯(本网记者 施远圻 林杰 通讯员 陈秋红)“敢为天下人先,爱拼才会赢”道出了泉州人的拼搏奋斗精神,不少泉州人凭着“爱拼敢赢”这股闯劲,成功创业,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来自惠安县山霞镇的乡贤李宗海博士便是其中一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科济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于2021年6月带领科济药业成功上市,致力于研发治愈肿瘤患者的创新药物,实现了从一名肿瘤新药研究专家到创新医药企业领军者的蜕变。 李宗海在家乡惠安接受采访。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谈成长:改变现状,是一种使命 “人为什么能成长,就是因为有挑战有困难,你才会想着办法去解决它。”今年8月,从美国出差回到惠安老家探亲的李宗海乡贤如约接受采访,谈起如何从一个普通农家孩子成长为一名抗癌药物研发专家,他内心那种挑战和改变现状的渴望依旧特别强烈。 现年48岁的李宗海出生于惠安县山霞镇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他排名最小,一家老小都靠父母务农、做零工等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后来为了改善生活,父母尝试做点小生意,开店卖煤炭、水泥、石材,我青少年时也跟着卖过废品、扛过水泥袋,半夜在崇山峻岭中押车。那些都是靠苦力经营的小本生意,但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李宗海说,小时候“耳濡目染”父母一辈盼望过上好日子,也激励着他求学上进,使自己有一种使命感。 初中时,李宗海在惠安山霞中学就读,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荷山中学。经过三年高中努力学习,他考入湖南医科大学(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本科毕业后,李宗海选择继续读书深造,此时的他没有选择深入学习预防医学专业,而是选择攻读本校肿瘤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李宗海的就业选择又出人意料,去了一家民企药厂从事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 李宗海博士在实验室与同事交流。受访者 供图 “没有选择去医院当医生,是因为当时很多肿瘤没有好的药物,我想研发出可能治愈肿瘤患者的药物。”李宗海说。两年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肿瘤创新药物的各种知识和技术,但由于当时创新药研发环境还不成熟,企业的支持资金也比较有限,因而他决定继续深造。 2002年,李宗海考取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家、肿瘤基因治疗奠基人之一顾健人院士。读博期间,他筛选到了EGFR的靶向多肽GE11,已被国际上应用于基因治疗、纳米载体、给药系统、靶向影像等研究中,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于靶向肿瘤研究的非天然靶向多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李宗海博士。受访者供图 谈目标:治愈肿瘤,让患者用得起 2005年博士毕业后,李宗海的人生又面临新的选择,很多同学都选择出国深造,而他则选择留在国内,加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并),从事研究工作,持续与肿瘤作“斗争”。 为了尽快研发出可治愈肿瘤患者的新药,李宗海也组建了生物治疗实验室,打造一个2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2010年,他们开始进军CAR-T细胞疗法领域,这是一种能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据了解,相对于血液瘤,实体瘤(如胃癌,肝癌)占人体肿瘤90%以上,往往预后更差,挑战更大。为了解决这些病患需求,李宗海在开发血液瘤CAR-T产品的同时,把大量的研究瞄准更具有挑战性的实体瘤。 做科研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2013年,李宗海和团队在仁济医院拿到了CAR-T技术临床研究的伦理批件,可却面临着没有启动资金这一问题。 为了心中理想,李宗海2014年带领团队创建科济生物。同年,他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针对肝细胞癌的CAR-T技术论文。次年5月,他们迎来了第一个胶质母细胞瘤病人,一个月后,迎来了第一个肝癌病人。2016年1月,科济生物还获得外部机构的资金支持。随后,他们不断拓展临床试验范围,包括胃癌、胰腺癌等。 李宗海在会议上发言。受访者 供图 2021年6月18日,在李宗海的带领下,科济药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科济药业”)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对于科济来说,上市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以上市为契机,整合各方资源、快速推进现有临床试验候选产品上市;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开发更多有望治愈肿瘤患者的创新药物,济世救人。” 李宗海说,在全球医药领域,有将近一半的投资资金放在肿瘤研究领域,我们也希望能在肿瘤药物投入临床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不但要治愈患者,还要让患者用得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图为科济药业上市当天,李宗海与家人朋友合影。受访者 供图 谈理想:生命只有一次,做有价值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济药业上市当天,李宗海的家人也应邀来到现场,一起参加上市敲锣仪式。“非常感谢家人们从小到大对我的支持,也希望能跟他们分享我的喜悦,一起见证科济药业的重要时刻。”李宗海说,虽远在上海,他时时刻刻记着家乡亲人。 看到李宗海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家人们也为他骄傲、开心。“弟弟是一个比较有恒心的人,从小到大做什么事专注力都很强。”李宗海的哥哥李宗河告诉记者,作为哥哥,他希望弟弟能继续发挥自己所长,研制出更多好的药物,帮助肿瘤患者们。 一个从惠安走出去的农村娃,能取得如此成绩,李宗海也从邻居口中的“别人家的小孩”变成惠安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不管是在肿瘤研究所上班,还是创办科济药业,宗海校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研究出对人类有贡献的药物。他具有惠安人的坚持和韧性,认定的东西就会按规划一步步去完成。”李宗海母校荷山中学的校友刘少安说。 李宗海参加第二届上海国际免疫肿瘤研讨会。受访者 供图 “未来,是人才的竞争。我建议正在奋力拼搏的年轻人,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有竞争力的人,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多与用人单位互动、交流,这样能对自己的价值有更好的认知,并且要给自己定好目标,相信总有发光的时候。”李宗海希望年轻人能把每一次挑战都当作一个动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公司上市对于李宗海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他仍坚持在科研一线,挑战新的目标。他表示,对他们来说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开发可治愈肿瘤的新药,从而让人们不会“谈癌色变”。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这个团队时常在聊,还是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访谈中,李宗海说,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失业者”,那也就意味着大多数肿瘤都被人类攻克。 “药物研发真的是十年磨一剑,甚至还会更长,活儿真的是做不完,那就让我们保持一种活力,一直前进。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业真的是一种幸福。”李宗海微笑着说。 李宗海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受访者 供图 人物名片 李宗海,惠安山霞人,现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科济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 李宗海博士是国际知名实体瘤CAR-T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2022年,李宗海博士带领的科济免疫细胞研发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
编者按 海滨邹鲁,一方净土。惠安自古人杰地灵,贤达辈出。一代代惠安乡贤怀揣“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传统美德,走南闯北、拼搏奋斗,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为家乡争光添彩。从闽南地区“地瓜县”到跻身全国千亿强县,惠安的精彩蝶变,凝聚着家乡人民的辛勤付出,也饱含着在外乡贤的勠力同心。 同气连枝,砥砺奋进。为汇聚乡贤力量,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中共惠安县委宣传部、惠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东南网泉州站推出“福见惠安•乡贤有为”人物故事系列报道,用镜头和笔触记录在外乡贤的奋斗故事和家国情怀,以他们的奋斗精神为榜样,激励家乡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惠安更加“惠安”! 本期关注的惠安乡贤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何奔。 何奔教授在家乡惠安接受采访。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东南网11月16日讯(本网记者 黄雨昕 林杰 通讯员 陈秋红)“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些年回到家乡,除了感慨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感受到赤子从来亲故土,家乡永远最可爱。”今年8月,咱厝人、在沪名医何奔乡贤带队到家乡医院义诊,即使长年在外工作,他仍情系家乡,心怀故里,用“医”技之长,服务家乡父老乡亲。 “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十佳口碑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何奔每次带队回到家乡惠安义诊,家乡人不仅被他的精湛医术所折服,对他几十年治病救人的医者仁心更是敬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记者采访何奔教授母亲施玉贝女士(右一)。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书香门第 “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 何奔祖籍惠安县辋川镇峰崎村,他的父亲原是泉州师范学院讲师,上世纪60年代初学校院系调整后,为报效家乡回到惠安,在素有“闽南三大侨中”之称的惠安荷山中学担任英文教师,母亲则在荷山小学任教。何奔可谓出生于书香门第,何家曾被评为福建省“教育世家”,从小随父母以校为家的他,在“侨校”荷山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1980年,何奔参加高考并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放弃了厦门大学生物系,选择了福建医科大学,从此踏上了学医之路。初入学时,老校长的一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深深印在何奔脑海中。 有了家人和老师的支持鼓励,已经到地方医院工作的何奔考取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1990年硕士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素有“东方第一听筒”美誉的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也是咱厝人的仁济医院郑道声教授。在同乡前辈的指导下,何奔奋发图强,认真学习医学知识,把握实践机会,临床基本功得到迅速提升。 干一行爱一行,在接触了医生工作之后,他能深深体会到患者求医都是以性命相托,医生必须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用严谨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次诊治,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折磨。他行医的理念是“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博士毕业后,何奔就留在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国接受介入心脏病学的正规训练,成为国内最早的几位中青代冠心病介入专家之一。回国后先后出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和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推动与引领了这两所上海滩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并使其冠脉介入水平迅速进入国内第一方阵。他年仅40岁即受邀出任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成为当时上海滩最年轻的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带领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率先建立惠及浦江两岸数百万人口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挽救了无数心梗患者的生命。 何奔教授。受访者 供图 工作期间,围绕着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优化,何奔带领团队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学术贡献,率先提出“冠心病急性事件链”的科学概念并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作为学科带头人,何奔把仁济心内科建设成了国内有知名度、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养了一大批国内中青年介入技术骨干。 “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何奔回忆道,无论是刚大学毕业时做住院医师,还是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对临床问题的钻研与追求始终没有松懈。大学毕业到泉州地区医院做住院医师的第一天就做了3个腰穿手术,一夜没睡地抢救了6个重症患者,也因此在第二天交接班就受到老主任说他“是个好医生的料”的褒奖,这个信念伴随他一路走到现在。 “细想起来,在从医的这30多年里,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临床医生,跟所有的医生一样,我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而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同时能够做学问,这也是让我最欣慰的事。”何奔如是说。 “心之所向,万千奔赴。当初给他名字取了‘奔’字,就希望他能奔向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谈起儿子,母亲施玉贝说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何奔教授曾不顾腰痛,绑着腰托坚持指导团队完成手术。受访者 供图 大医精诚 孜孜以求 屡创佳绩 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看到很多人深受心血管疾病的困扰,何奔选择了学习心血管疾病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尽自己一份努力,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心血管疾病治疗是分秒必争的,按分钟计算的,经不起任何拖延。”谈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何奔脸上的表情瞬间严肃下来,他告诉记者,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第一时间抢救非常重要,救治越早,效果越好。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性质,何奔养成了与时间赛跑的习惯,这是医者的紧张,也是医者的深情。 “大医精诚,厚德载物”是何奔的座右铭,他常说“医生在工作中会不断遇到各种临床问题、科学问题,要精益求精,不断钻研,医生这个职业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何奔教授团队在手术中。受访者 供图 2017年底,何奔接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的邀请,出任这所南方最有影响力的胸心专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他结合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历史与特点,提出胸科心血管“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目标,技术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强”的理念。他加盟胸科医院不到1年即为医院争取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使胸科医院在该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他大力发展新技术,新疗法,使胸科医院的心血管介入技术“雄风重振”并很快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医院在STEM排行从83位迅速上升到25位。 2015年后,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左心耳封堵术成为心血管介入热点,何奔教授精准把握,前瞻学习,迅速开展,很快成为上海首位Watchman全球标准培训导师。他曾远赴乌克兰带教左心耳封堵术,成为2018年度中国心血管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他在国内领衔,并在中国心律学会成立首个全国的左心耳封堵学组,受卫生部心血管质量提升工程委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认证,撰写第一篇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卒中中国专家共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左心耳封堵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何奔团队还早早成立内外科一体化的心脏瓣膜中心,带领胸科团队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钳夹术、三尖瓣修复术等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完成了许多国际上“首例”的复杂心血管疾病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使得胸科医院心内科在该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极少数掌握心脏四个瓣膜微创介入的中心之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何奔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落户惠安县医院。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厚德载物 情系家乡 回报桑梓 作为惠安走出去的乡贤,何奔一直挂念家乡,心怀故里,努力报效桑梓。近年来,怀揣医者仁心的他经常带领团队回到家乡开展义诊、手术和学术讲座。 今年8月13日,何奔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正式落户惠安县医院。该中心成立后,何奔团队将以定期坐诊、查房带教、手术指导、接收人员进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到老家惠安开展帮扶活动,规范医疗教学科研行为。何奔表示,中心的专家团队将在诊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惠安县医院开展深度合作,提供全方位帮扶,共同为家乡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贡献一份力。 何奔教授到家乡的惠安县医院授课。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之前家乡的患者常常到上海找他,他总是乐此不疲地给予很多帮助,救治了很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心血管病人,是我们惠安人的骄傲。”在惠安县医院,提起乡贤何奔,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自2017年以来,何奔教授先后接受晋江市医院,惠安德诚医院和泉州台商区医院的邀请,在各医院的临床诊疗技术提高,学科建设发展、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晋江市医院,通过几年的帮扶,综合实力已在福建省同级医院处于前列。而家乡惠安县医院“何奔心血管病诊疗中心”的成立,将使得当地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上海名医的专业服务,同时将使惠安医院的心血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得到大踏步的前进。 何奔除了常回家来开展义诊之外,在上海时也经常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与家乡同行进行联合会诊、远程指导手术等,打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现象,让家乡民众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互联网远程业务的开展,让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更及时、更贴近地温暖百姓,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 图为何奔教授在家乡惠安县医院义诊。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能够为家乡做点事,这是我分内的事,虽然这些年疫情影响,使我们的通行不如以前方便,但我还是希望与家乡同仁一起把惠安、泉州人民的心脏保护得更好。”何奔说。 心系健康,胸怀天下。作为一名从医执教数十年的心血管专家,何奔乡贤救死扶伤无数,他认为,“眼里有病人”是一名医生心向光明的永远追求。 “是医者,德技双馨,仁术济世;是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者,孜孜以求,精勤不倦。”早在201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颁奖典礼上,百年名校对杰出校友、何奔乡贤如此赞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图为何奔教授到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并在冠脉造影开拓者Sones(宋纳斯)先生纪念墙前留影。受访者 供图 人物名片 何奔,惠安辋川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擅长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房颤的左心耳封堵治疗,迄今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2万多例。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总影响因子500多分,论文H指数36。先后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何奔教授是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ESC),美国心脏造影与介入学会专家会员(FSCAI),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协会左心耳封堵学组组长。曾获“上海市十佳医生”“中国十大口碑医生”,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