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行政中心东迁——这是泉州城发展的必然,这是助推现代化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响亮号角,未来的环湾城市让813万侨乡人民无限憧憬。
海是城的一部分 行政中心在湾心
一桥飞架,环湾成圈。跨海大桥的建设将泉州湾区海域揽入城市怀中。海即成为泉州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行政中心即在湾心。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东海片区在“环湾圈”的核心位置,辐射环湾各个片区,而市行政中心即设在东海片区。
□早报记者 江晓媛
区域:环湾美家园
刚刚结束的中共泉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顺应城市环湾沿江发展的历史走向,突出980平方公里湾区城市的核心地位,以环湾重大基础设施、重点片区、现代产业区建设和实施同城化为抓手,带动相关县(市)优质资源环湾、向湾集聚,并不失时机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晋江主城区纳入环湾区域;石狮加快推动蚶江、祥芝片区发展,与东海片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城东片区、晋江连片发展;惠安着力重点落在了黄塘、崇武和山霞。……而东海片区无疑将是环湾区域的核心所在,市行政中心迁往东海片区,奏响了推进泉州现代化海湾型城市发展华丽篇章的前奏。
道路:环湾助推器
江滨北路拓改工程、后渚—城东通道、东海—城东滨江路—洛江江滨大道、泉州台商投资区南北主干道工程、杏秀路、晋江下游江滨路南安段……向湾通道的完善,无疑将是环湾片区发展助推器。
在这里,总部经济同样找到了广阔的天地,东海片区滨海企业总部经济区正在崛起,晋江滨江商务区、鲤城滨江总部经济区、城东总部经济区、北峰总部经济区将通过晋江大桥、规划中的东海新大桥、沿海大通道、后渚—城东通道等连成一线,串起环湾经济带,丰富泉州经济内涵。
转变提升:造环湾关键
9月23日,刚刚当选的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泉州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湾型城市,转变城市原有对产业支撑带动不足,辐射不足的状况,加大城市对产业、港口及其他方面发展的作用。“百姓也实实在在感受到,城市不发展,产业、服务业就发展不起来,人才就不能集聚,生活就不能进一步改善。”
“城市的发展也要转变提升,关键在于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徐钢说,我们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更高要求,致力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沿海与山区、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城市与农村互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共和谐。
泉州市行政中心迁至980平方公里湾区城市的核心——大都市的蓝图描绘着湾区的未来,经济、产业的发展均需转变提升,朝着都市经济迈进。
湾区:去烟囱产业 织都市经济
东海总部经济区效果图
依山傍水,环湾面海。随着市行政中心的迁入,有着这样天然优势的东海片区,正在从过去的农村、散布着工业企业的郊区,转变为集行政、居住、医疗、科教文卫及商贸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区域。更大范围的湾区,也正在积极转变提升——去烟囱产业,织都市经济。
□早报记者 陈小芬
行政中心:
周边商圈正在形成
据了解,新入驻的市行政中心周边商圈其实早已谋动,包括市行政中心、东海湾一带的新华都、规划有商场及住户的太古广场等。
思路特别快的居民已经嗅到了变化:这里已经不可能再建工厂了,原有的传统制造业也将退出以市行政中心为核心的美丽湾区,这里将编织的是都市经济圈,重点是第三产业,包括房产、商贸服务、创意产业、信息产业等等。
如今,市行政中心周边的滨海企业总部经济区正在建设,15家企业总部即将入驻。在市行政中心的影响下,东海已经不再规划新的工业用地。对于目前的滨城工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说,除了稳定、维持现状外,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考虑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转型,如转为医院、商场、酒店等。
除了从旧城区通往市行政中心的主干道泉秀街外,东海隧道也正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立体交通网将成为城市核心区域的跨越发展桥梁。
湾区核心:
东海建总部经济集聚区
湾区核心东海片区的发展也确立为总部经济集聚区,被定位为泉州市企业总部经济的展示窗口,这个湾区正朝着都市经济发展。
据了解,东海原是工业集聚区,企业为轻工类,以服装、机械类为主。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东海街道就有一些国有工业企业进驻;上世纪90年代,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如匹克集团、海天染整、格林轻工、南方路面机械等,纷纷入驻东海街道。目前,东海街道仍有大中型企业逾百家,包括漂染、机械、电子、服装、化工等。
东海街道办事处企业管理服务中心的黄主任介绍说,自市行政中心确定在东海后,发展可以说是“飞速”,它带来了人流量急剧增加,带动了商贸发展、房地产开发、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这里不再是工业,也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创业投资公司、拍卖公司等入驻营业,“未来商贸服务业的比重将会继续提升,而且占的份额也将越来越大,成为街道发展的重中之重”。
环湾区域:
转变提升建经济强市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市委工作报告强调,先进城市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都在实践中探索和丰富服务经济、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和谐宜居、创新驱动等内涵。代表们在发言时纷纷表示,这正是泉州发展的目标,正是泉州建设现代化海湾型城市的奋斗方向。
9月23日,刚刚当选的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五年过去了,时间告诉我们,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泉州是经济大市,但不是经济强市,经济强市的指标应该是总量大,效益好,后劲足,人民生活水平高,公共服务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美等,我们离这些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徐钢说,在这个重要的关口,新一届市委就是要带领813万侨乡人民,再创泉州改革发展新优势,苦干五年,大干五年,争取综合实力接近东部先进地区水平,继续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中走前列、挑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