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街上这排低矮的石头房,见证了一段传奇故事的开始。
全力帮衬女儿家
大义母亲感动乡里
女儿嫁到连家,母亲的心紧随其后。知道女儿在家什么都不懂,庄瑚雅三天两头往连家跑,给女儿带食物、教她做家务,帮忙带孩子……帮女儿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家里人口众多,女儿不善农活,只有女婿一个劳动力,连饭都吃不饱。因此,庄瑚雅常给女儿送来鱼、米、面、菜等食物,她经常天不亮就起床,提着东西走十几公里的路到女儿家,往往到的时候,天还没亮。在貌娘的大儿子连祝平的记忆中,“外婆每次都带来很多好吃的。”
丈夫的侨汇寄过来,庄瑚雅顾不上自家,总是先跑到女儿家,一一点算缺什么,然后帮女儿一一置备好。“有一次,我做饭不小心把锅打破了,很久都没得用。后来阿爸的侨汇一到,阿娘马上帮我买了一个。”忆起母亲的好,貌娘的眼泪止不住。
每到青黄不接的四、五月,貌娘的母亲经常雇轿来把她抬回娘家住些日子。请来的轿夫都要挑最壮的,因为每次都要抬3人:她坐中间,两边坐着她4岁的小叔和6岁的小姑。
瑚雅总是煮好吃的让他们吃,帮着给孩子刷刷洗洗,他们几人经常在林家住上一个月,接着第四的小叔去叫他们,但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留下来住半个月,第三小叔又去叫,再留下来住半个月。
去的时候他们都是单衣单裤,一到林家,瑚雅就忙着找衣服让他们换洗,谁能穿就谁带走。第三的小叔至今还记得当时貌娘弟弟送的一双南洋皮鞋,他一直穿了8年。回来时她就背一个牵一个,两个小叔扛着包袱、葱菜、米面,一行浩浩荡荡往回走,路人看到都笑说:“海墘头拿菜背米上顶山。”
为了扶持这个家,貌娘陆续卖掉了陪嫁的100多件衣服和一些银做的裤头链、脚镯、手镯等,心里十分难过。母亲听闻后,总是安慰她说:“不要紧,有人就有钱,有钱可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