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中钊认为:右边原有的屋脊是“凌空展翅”的模样,左边翻修后的屋脊则显得平直呆板。
早报讯(早报记者 林福龙 江晓媛 庄丽祥 实习生江雯琦 文/图)“像这样的修缮,‘修旧不如旧’,简直是一种‘破坏性的保护’。”昨天上午,刚参观完蔡氏古民居的古民居文化研究学者骆中钊教授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电话96339,对蔡氏古民居的修缮状况提出自己的质疑。
质疑
“双燕归脊”被拉直?
骆中钊说,“古大厝”起源于五代十国时的闽国,如今已遍布闽南语系的诸多乡村,“双燕归脊”的厝脊是闽南古大厝的典型标志。
而在参观了位于南安官桥镇的蔡氏古民居后,骆中钊忧心忡忡,他说:“这些经过修缮的燕尾脊工艺不过关,曲线不够流畅,少了原本燕尾脊凌空疾返的曲线感,没了原本的精气神。”
昨天中午,记者跟随骆中钊再次来到蔡氏古民居,只见主入口旁的一座古大厝已经被遮围起来,几个工人正在屋顶上对房屋进行修缮,而旁边一座,就是祖厝,祖厝前堆放着几根被火灼过的木梁。“瞧,燕尾脊上塑有人物,这是祖厝的标志。”骆中钊说,这座经过修缮的祖厝虽然修复了燕尾脊,但工艺方面较差,与原貌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