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背着一件自称家传之宝的木雕刻画来卖 古厝渐渐消失 收构件越来越难 每周六的赶圩,则是后城文化街的另一场盛会。 一块塑料布,几只行李箱,大约一米见方的小摊上,分不清年代、分不清真假的古玩就这样摆上了。但赶圩的上千个小摊里,专门买卖古厝构件的很少,只有大概十几家摊点零散出售古厝的木雕花堵、花窗等构件。 一个摆满木雕构件的小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小摊靠着墙边,木雕构件被绑成一捆一捆的。一套四件雕有花鸟鱼虫的木雕,店主开价450元。“你看看这雕工这材质,上面是镀金的!”摊主拿着木雕比划着介绍,这是门板中间的木雕版画,“已经最便宜了,一般我都要卖五六百。” 摊主是个来自河南的中年男子,买卖古厝木雕不到半年时间。他说是老乡带着,才做起这种生意。“这些都是去乡下找人收来的,越来越不好做咯!现在这些古厝拆的拆毁的毁,没剩下多少了,不好收,收不到。” 在整个走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不少商家、知情人士感叹,随着老房子的消失,构件的收购也越来越难,“一天天少了,物以稀为贵喽。” 花博园 租来仓库 大量储存古物 清源山下的花博园,是知情人士口中泉州古厝构件的另一个去处,近年刚发展起来。经人指点,记者在一众花圃中找到两处古物收储点。 “这里倒是有不少好东西啊,看那对石雕很不错。”让同行的黄金良啧啧称赞的,是一座名为绿园的房屋前,放置在空旷庭院中的石雕。庭院大门紧锁,记者一行只能透过铁门栅栏看到其中一景。庭院内,随意放置着的大多是石雕,有望柱、石墩、石狮子等。庭院外墙上,也嵌着近现代精致的窗雕。一旁两名正在养护水培植物的人告诉我们,绿园已经对外出租,平时一般没有人,只有石雕要进出时才有人出现。 另一处收储点,则显得热闹许多。两三百平方米的仓库内,各种古物层层叠叠堆砌在一起,只留出一条勉强可供两人同行的过道。古物种类繁多,既有各种古家具,也有木雕、石雕,甚至一些在文物人员看来根本不值钱的现代工艺品。 门口几个人正将一些长案桌、木柜等古家具搬到货车上,老板在旁一边叮嘱小心点,一边向我们介绍,正在搬的那块长案桌木头不错,构件虽然散落了但都还在,正打算运到厂里修复,希望修好后能卖个好价钱。“现在好的长案桌是越来越难收了。”末了老板感叹。 老板在后城街有一家店铺,花博园这一间则是仓库,搬进来已经有六年之久。因场地有限,很多东西只能杂乱地堆在一起。平时多是熟客来购买,有时来逛花博园的散客也会成为他们的顾客。对这些古物的来源,老板称,都是收购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