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老建筑进深二三十米,楼高七八米,容积惊人。
曾经的商贾云集之地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五里街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了。”家住永春八二三西路的刘建德先生聊起五里古街时思绪蹁跹。“自从我家祖上搬到这里,已经100多年了,家里卖过海产也卖过山货,还出租过店面。五里街有‘七境十三柱’,大商小贩都会到这里来作生意,以前这里可出名了。现在还有许多老建筑、老商铺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顺着刘先生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的是一条10米左右宽的街上迎面矗立着两排土木砖混结构的整齐古老骑楼,老店铺和旧民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两侧。年代久远的窗棂和斑驳陆离的店门,不经意地透露出古街3位数的年龄。
谙熟永春历史的林志恩老先生告诉我们,古代永春最早的集市位于县城西部的官田市,明末,官田市逐渐向西移,在“许港”岸边以东地势较高的丰岑头,聚集成市,经世代经营,集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到了清代,统一规划建成街,即现存的古街。《永春县志》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建丰岑头街。”几百年来,永安、三明等内陆的茶叶、香菇、笋干等山货和闽南沿海的鱼虾盐糖都在此聚集、流通,因此成为南来北往商贾的云集之地,也是闽南地区少见的山海货交易中心。
林志恩称,“古五里街市场,是山区邻县德化、大田、永安、三明、尤溪、漳平的山货通过人工肩挑,来五里街,再用木船运至泉州、南安、晋江及海外等地贩卖;另一路是把盐、海产品、布匹等货物,通过‘溪舟船’纤夫拉运到许港上岸,而后挑运到山区内地各县出售。”
现在看五里古街,仅剩下从华岩寺到西安村新岭头不足1公里的长度。两层的骑楼内,店铺、库仓林立,虽然它们看起来老旧,但是从建筑外观上,仍能看出早时这些建筑的规格较大,颇有气势。我们绕到骑楼商铺的后面,发现有些店铺进深可达二三十米,楼高有七八米,容积惊人,依稀可见当年这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
“据说,在上个世纪初,在马来西亚有一条建造得和五里街中街(大同路)几乎一模一样的路,有人说马来西亚的这条路是闽籍华侨修建的。清末民初,永春五里街的生意甚至还做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去,当时五里街的影响力由此可想而知。”刘建德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