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料丰盛,香气四溢。 相关新闻 清明将至,在这传统节日里,除了扫墓祭奠缅怀先人外,在闽南泉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吃润饼菜。本期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回味这道颇具“泉州古早味”的清明食品。 【民间传说】 唐宋中原人 南下带春饼 关于润饼菜的起源,民间有多个传说,其中之一是说润饼菜是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复一的夫人首创。相传蔡复一是一个独眼跛脚的残疾人,才华横溢,为人耿直,但屡遭奸臣陷害。皇帝听信谗言,要求蔡复一须在49天内完成整理抄写朝廷历年来的文书,共九大箱,否则以抗旨论处。 为完成任务,蔡复一废寝忘食,昼夜双手齐书,抽不出时间吃饭。蔡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她想出了一个妙法:把面粉加水搅成糊状,在热锅上轻轻一抹,做成一张张薄薄的面皮,再把各种菜切细,炒成烩菜,然后用面皮把烩菜卷成圆筒状。每天用餐时,蔡夫人双手捧着“薄饼”喂丈夫吃,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不耽搁时间。在夫人的照料和协助下,蔡复一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从此,蔡夫人做“薄饼”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为了解润饼菜的起源,记者特地请教了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他说,多数关于润饼菜的民间传说都未经过考证,但可以大概推测是“唐宋时期,因大批中原人迁徙南下,春饼随之传入闽南地区,成为润饼菜的前身。”随着中原人定居泉州后,润饼菜这一创新食物也落地生根,清明时节便成为家家户户祭祖的必备祭品。润饼皮是圆形的,象征一家团团圆圆;其白皮红馅的特征,也称“金包银”,被赋予了“包金包银”的招财寓意,深受泉州人喜爱。 |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