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着坍塌构件被盗 保护泉州土楼擦亮沧海遗珠
保护泉州土楼 擦亮沧海遗珠
泉州土楼主要为方形结构,冬暖夏凉,建筑精巧。图为南安金淘聚奎楼。 (戴涵琦 摄)
【核心提示】
泉州也有土楼,而且同样人文底蕴深厚。市文管所经过20多年考证,已发现泉州有土楼63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洛江区、泉港区、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和德化县都有分布。
然而,这些曾在泉州大地上蔚为壮观的建筑,已容颜不再。63座土楼中,被列为县(区)级、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屈指可数,保护得较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土楼独自面对风雨蚕食,或大面积坍塌,或构件被偷,令人惋惜。作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有目共睹,而土楼就像是泉州历史文化沧海中的一颗遗珠,等待着人们的保护和挖掘。
□本报记者 王蕾 彭斌 实习生 董文杰 通讯员 寇婉琼 刘伯怡
土楼循迹
同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相比,泉州的土楼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前者主要是圆形结构,为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而泉州的土楼主要是方形结构,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但两者在功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兼具居住、防御功能,且冬暖夏凉、能攻能守,其建筑之巧妙为人赞叹。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