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南京阿婆偶遇良缘定居泉州 颠沛流离书写百岁人生

qz.fjsen.com 2013-12-06 08:17  彭思思 田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落户泉州57年未改乡音

丈夫病逝,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清苦宁静

今年69岁的大女儿林桂川对儿时的记忆很少了,只记得从南京到南平,“父亲在哪,家就在哪,只有最后落户泉州才稳定下来”。

李秀英一家,是较早搬进汽车总站宿舍的一批。现在和李阿婆年纪相仿的老人家,很多都相继过世了。在那住了几十年,60多岁的黄阿婆的父母也是汽车总站的员工。她曾听长辈们说过,林金烈是个沉稳踏实的人,“这里有位说着南京话的百岁老人”……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党从重庆迁都南京。随后一年,李秀英一家也跟着回到南京。10年过去了,当李秀英再回到南京时,老家房屋破败,家里空无一人,只有身边的丈夫和孩子。又时值国共交战,物资稀缺,南京的物价直线飙升,李秀英一家无法生活。

1948年,李秀英举家迁回了福建。回到福建后,得知父母已从莆田迁到了南平,林金烈一家也到了南平。丈夫当起了司机,但因为生活贫困,李秀英送走二儿子,留下了老林和桂川在身边。8年后,泉州汽车总站需要司机,林金烈从南平调派到了泉州,开起客车。李秀英一家人也就跟着留在了泉州。

1975年,61岁的林金烈病逝。大女儿林桂川也出嫁了,就留下老林和母亲相依为命。他俩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是社区的低保户,靠东鲁社区每个月300元和过年过节的一些补助生活。虽然清贫,但儿子照顾有加,“别人家是四五个子女在照顾老人有时都忙不过来,而林文镇一个人全包了老母亲的衣食起居,如此真心,实在难得。”东鲁社区计生协会的吴阿姨也常去探望老人。

乡音无改鬓毛衰,来泉州57年了,李阿婆依旧说着一口南京腔,不愿学闽南语。儿子用手机给母亲看南京的照片,老人拿着手机开心地说:“南京是首都,很漂亮哦,还有夫子庙,可热闹了,欢迎你来我们南京玩。”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