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闽南,冬至又称“冬节”,素有搓圆子的习俗,意味着全家一年到头圆圆满满。昨日,在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陈善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话家常边搓圆仔,迎接冬至的到来。 (张九强 尹文丽 摄)
相关新闻:
冬至圆:圆润不粘牙 寓意大团圆
本报讯(记者陈灵 石伟琴 文/图)今天是冬至,泉州俗谚“冬至小年兜”。在老泉州人的记忆中,全家人会在这一天围在一起搓圆仔。如今,虽然许多人不再动手搓圆仔,但那一碗热腾腾的冬至圆,仍是一家人必吃的冬至美食。昨日,记者探访了冬至圆的制作方法。
刚出锅的圆仔,香气诱人且不粘牙。
制作 糯米粉温水和成团
昨日上午,在南俊巷一家传统甜点店,不少市民排队买冬至圆。店主的儿子林永松正在赶制冬至圆,他一边和面,一边介绍传统冬至圆的做法:先用温水把糯米粉简单和成团,再放到水中煮熟。接着,用锅里滚烫的水加上新的糯米粉,继续和成团,“用冷水和面容易硬,弹性不够。”和面时,他先在案板上撒一层粉,双手不断揉按。“依照个人口味,将糯米粉团揉到一定软度,至表面光滑。这个完全靠手感。”他说。
粉团揉好后,他开始搓圆仔。左手手指握着一条粉条,右手捏一小块下来后放在手心里搓成小圆仔,两三秒搓一个,大小均匀。很快,竹篾里白色的冬至圆越来越多。“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还会将一部分糯米粉拌上红粉,成为红、白相伴的圆仔。”搓出足够量后,他把熬好的红糖姜水煮沸,倒入冬至圆,盖上锅盖。“一定要把汤底煮沸,倒入圆仔后不能拨动,待它们自己浮上来。”冬至圆浮到水面上时,他把蒸熟的芋头倒入锅里一块煮。两分钟后,冬至圆便出锅了。
煮好的冬至圆晶莹剔透,散发光泽。记者舀一勺汤品尝,丝丝姜香和红糖味萦绕齿间,冬日的寒意悄然消退。舀起一颗冬至圆入口,富有嚼劲的圆仔圆润不粘牙,配上香芋,口感独特。
将糯米粉团揉到一定软度后,就可以开始搓圆仔。
传说 寓意添岁盼团圆
为什么冬至要吃冬至圆呢?《泉州府志·风俗》记载:“冬至:州人不相贺,祭祠堂,舂米为圆餔之,谓之添岁,仍粘于门。”寓意冬至吃冬至圆为添岁,家家户户在吃完冬至圆之后,留下几粒圆仔,分别粘于门上、眠床上等,称敬门神或敬床神。据介绍,这样的说法可能源自周代到汉初以冬至为岁首的历制。
冬至不仅仅只是搓圆仔,也衍生出其他文化内容。泉州人文社科专家朱学群介绍,在闽南地区,冬至除了吃冬至圆以外,不少地方还会用搓冬至圆的糯米团捏出一些小巧玲珑的动物,例如小鸡、小狗等,俗称“做鸡母狗仔”。此外还会捏一些金锭银宝等,寓意来年丰收赚大钱。
提醒 不宜当早餐和夜宵
冬至圆虽好吃,饮食上却要多加注意。“最不适合当早餐和夜宵吃。”营养专家陈先生说,冬至圆是用糯米做成的,煮熟之后很黏,不好消化。
此外,肠胃功能比较差的人一定要少吃,而且要吃得慢一点。糖尿病患以及高血脂症患者,糖分摄取要酌量,以免影响病情控制。陈先生建议,吃冬至圆时配上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陈皮、生萝卜等。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