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 回归创业是不变的主题
泉州文化特色引燃泉商投资热情
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成消费游玩热点(潘登/摄)
早报讯(记者 王宇静)“家乡的每个成就都牵动了每位泉州人的心。”郑州市泉州商会吴宗固会长说。昨日,在泉州市经贸文化项目对接推介会上,来自海内外的数百位泉籍商界精英,重温了东亚文化之都花落泉州的精彩瞬间,了解泉州正在全力打造的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的奋斗目标。多数与会泉商认为,借着东亚文化之都的东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照应下,契合泉州发展的相关文化产业或将迎来新的蓝海商机。
变化:
回乡投资热情日盛
爱拼敢赢的泉州人遍布全球,3000万海内外泉州人心系家乡,每逢过年,他们都从全球涌回家乡,并借此机会了解家乡的建设,积极寻找可发展的新商机。特别是近两年来,得知家乡获批“金改区”,拿下东亚文化之都称号等喜人成绩后,异地商会回乡创业投资热情逐步升温。吴宗固说,儿行千里忘不了家,他们这些身在异地打拼的泉州人十分看重家乡的发展,也很希望家乡能建设得更美,但凡有合适的家乡投资机会绝不会放过。“郑州市泉州商会中,已经有不少创业者回乡创业。”
“全市的生产总值达到了5218亿元,比增11.5%,这样的速度很了不起。”北京洲海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说,外地泉州商人无论荣辱都会念着家乡的好。这里的地缘、人缘都这么亲近,沟通起来也很畅快,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回乡创业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吴海龙是石狮人,昨日,他与石狮海滨街道签约,开始筹划金林文化创意综合改造项目。吴海龙说,他们已经与北京等国内知名的文创经营者、投资人初步建立了合作意向,未来将致力于对接国内国际高端的文创力量反哺家乡经济发展。
泉州工商联的消息表明,仅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泉商回归项目便达到125个,总额达到1127亿元。相关人士预测,未来这个数字将越来越大。
应对:
抱团转型闯新路
目前全国泉籍异地商会已经达到191家,创历史之最。经济环境多变,在外打拼的泉州商人更愿意走到一起,抱团求合作共发展。“我们已经抱团成立了华狮投资公司,利用金融杠杆的方式帮助企业回避经营风险。”吴海龙说,他们借助商会的机构平台集结多位泉州商界人士,共同投资成立投资公司。“此举既可以帮助泉商更好地合力寻找机会,也能帮助商会企业应对经济难关。”对于多数正在转型关口的企业而言,资金的补给是十分必要的,他很高兴泉州市委、市政府日前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要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公担资金项目,这就是想企业之所想的好政策。
“转型创新有风险,不转型创新有危险。”郭明池,汕头泉州商会的相关负责人。他认为经济环境已经令企业到了非转型升级不可的十字路口。郭明池说,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的转型道路上,大家将目光汇集在家乡的文化蓝海市场上。泉州是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为此他投资致力于打造闽南婚俗文化产业园。“从四句到媒婆,从桥前盘到特色嫁妆,只要你想‘娶某’,来这里就能享受一站式的服务。”郭明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挖掘恢复泉州古早的婚俗,并由此寻找全新的商业机会。
建议:
文化点睛全盘规划
多位异地泉商也对家乡的建设给予了很多建议。“泉州应该更多地加强全盘规划力度。”吴海龙说,虽然纵观国内各座城市,泉州已经有了很多走前列的先行先试,但是总觉得很多建设方面的规划不够宏观。未来可将文化当推手,加强串联、完善全市的整体规划方案。
“今年的项目推介会上有近200个经贸、文化新项目,覆盖面广,选择也很多,这就是加快地方建设最有利的平台操作方式。”吴宗固说,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平台的打造,沟通的便利,明显感觉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努力。无论是企业要融资,还是企业要找项目投资,都有相应的畅通渠道。有些企业需要跨界寻求合作对象时,相关部门也都积极配合,服务型的政府形象已经渐入民心。
在泉打拼的异地商会人士也对第二故乡深怀感情。泉州温州商会秘书长金崇德说,自己在泉经商已经25年。他认为未来可以利用好东亚文化之都的这块金字招牌,开拓更多与文化相关的产业集群建设,增加泉州当地的人才吸附力,由此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相关链接
2013年,泉州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69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5.14%,已成长为我市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中,工艺美术业规模以上产值达453.56亿元,占全省近1/2;印刷业产值140多亿元,占全省1/3。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游戏动漫、文化旅游、广告等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18亿元,增长11.5%;人均GDP达到了9000多美元,进入了文化消费的旺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