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1+7”政策体系解读
掌握政策“金钥” 聚力创新转型 ——泉州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1+7”政策体系解读
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成为我市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资料图片) 新春伊始,我市连续出台八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向社会和企业界传递泉州持续营造制度环境、释放改革红利的坚定决心,为民营企业送出“大礼”。值此2014年千企大会开幕之际,为了让更多企业家深入了解我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1+7”政策体系,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参与制定有关政策的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您解读政策出台背景,详细梳理政策“干货”。 □本报记者 谢曦 邱和军 王蕾 游怡冰 尹文丽 陈云青 28条措施释放改革红利 政策:《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 解读人: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 王克思 背景 2014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泉州深化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一年。一方面为紧抓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做好相关改革方案的衔接,另一方面为了在近两年国家、省、市出台的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抓住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 特点 作为一份综合性政策文件,《意见》从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出发,以泉州的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据,为泉州的民企量身订制了28条措施,在五方面大胆突破,力求让更多民企获得改革红利和政策实惠。 一是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政策提出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由原来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增强市场活力。二是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在金融、军工、公共服务、服务业新兴业态、健康产业、海洋产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支持企业文化、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以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进一步创新金融、土地、科技等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提高资源要素配套效率。如整合1亿元启动资金,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推动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五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如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和发布制度、推行“一表式”网上审批等,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用足政策力促创新转型 政策:《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十一条措施的通知》 解读人:泉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 背景 针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2014年1月1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十一条措施的通知》,突出工业经济稳增长、抓龙头,突出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着力提高全省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政策“干货”,我市结合本市实际,整合既有的优惠政策,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十一条措施的通知》,旨在让更多企业知晓这些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并以此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特点 十一条措施含金量十足。在鼓励企业用好用足省政府增产增效用电奖励政策等基础上,我市对支持企业技改、开拓市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拓展。 支持企业技改方面,全市2013年投入技术改造资金52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技改投资610亿元以上,继续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五年千项”技改项目行动计划,为企业技改树立示范和标杆。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方面,我市强化政策配套,着重扶持本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会,旨在通过做大展会影响力,展示本地工业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同时鼓励企业抱团参加副省级以上城市举办的、影响力较大的展会,降低参展成本,打响“泉州制造”的知名度。而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集体竞争力,我市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方面落实省里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一方面也延续此前支持民企“二次创业”的优惠措施,对总部设在我市且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市域外企业实行兼并重组的予以奖励扶持。此外,我市将通过每年培育100家具有“两化”融合带动作用的示范企业和服务平台,加快企业流程再造,逐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注重引导强链条补短板 政策:《关于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 解读人:泉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 背景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此开展了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具体组织申报工作,市里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从2014年至2018年,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猛,2013年全市拥有淘宝网店10万余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比增60%。但是电子商务在产业配套、服务业等环节也存在一些短板,亟须补链。 特点 这份文件是按照我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方案来制定,总体来说,归结为“树品牌、扶平台、促融合、建配套、造环境。”新政策比较注重引导电商强产业链补“短板”。在电商园区扶持方面,更注重对产业配套的扶持,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电商生态系统,如果只是注重园区硬件建设,而对入驻企业和产业配套扶持不够,就如没有血液一样,园区就没有活力。一直以来,我们的海外订单必须经过第三地报关、检验等环节,因此对跨境电商服务配套方面的扶持,就是要填补泉州没有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的产业空白。电商发展很快,但我们的电商服务业相对滞后,补强这个环节,特别是培育和引进电商代运营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给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既可以规避电商人才短缺,又可能提高运营效率。此外,电商的核心之一就是资金流,也就是支付环节,目前福建省还没有一家互联网支付牌照企业,这也是我市今后力争突破的重点之一。 侧重尝试鼓励大胆探索 政策:《关于促进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 解读人:泉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 背景 近年来,工业设计作为提升产品创新性、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工业企业的重视。随着制造业企业对工业设计咨询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市涌现出了一批以迪特工业设计公司为代表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专注于某些行业产品的工业设计并形成优势。同时,恒安集团、七匹狼、九牧厨卫、辉煌水暖、浔兴拉链等龙头企业纷纷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和研究,对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显著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标杆示范效应。 但是,总体上看,我市工业设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设计理念不够普及,多数制造业企业对工业设计重要性认识模糊、要求不高、投入不足;二是设计创意人才缺乏,制造业企业尤其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创意设计人才;三是设计水平仍待提升,诸多小规模专业设计公司仍停留在造型设计的层面上,在色彩应用、材料应用、功能开发等方面实践较少,设计产品和设计水平仍处于低端。 特点 新政策结合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对此前2011年出台的《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泉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补充、细化。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资金从每年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资金的去向具体到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具体说明。此外,新政策更侧重于新尝试,比如人才创业信贷扶持、成果转化方面、支持专家辅导、鼓励服务外包、引进大机构等方面,都有新的措施鼓励企业大胆摸索,也希望通过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更多力量投入,推动我市工业设计步上新台阶。 素质培训提升发展内涵 政策:《泉州市千名企业家和百名经济管理者素质提升培训三年计划》 解读人:泉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 背景 《泉州市千名企业家和百名经济管理者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泉州力求突破、实现转型升级的一次自我充电和自我提升。同时,也是为了配合支持泉州“金改”、“综改”,提升企业家与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使旧有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思路得到转变,以降本增效、节约人力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进而实现泉州经济软实力的增强。三年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改造的是头脑。目标是培训一大批企业家和管理者,促进其转变工作思维,查找自身短板,提升素质,从而引领我市广大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管理能力,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将建立一支具备熟练驾驭、管理市场经济能力的政府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让泉州政企合力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 特点 此次培训计划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它设置课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不但抓住最新最热的点,还结合泉州特色,请国内高校知名教授、知名企业管理专家,深入研究泉州产业特色,科学设置班次课程,内容新颖、灵活、丰富。第二,设置的班次有层次,标杆企业与各县(市、区)政府经济管理人员上下齐动、一起学习、共同提升。第三,培训不仅要学习管理知识,还要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发展前沿的知识点,力求培养视野更高、更开阔的企业家。这也向民众传递了一个信号,泉州正从外延的发展,转变为企业内涵的提升。 降低门槛激发投资热情 政策:《泉州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解读人:泉州市工商局局长 陈开基 背景 2013年12月,福建省政府出台《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作为改革试点的泉州研究制定了《泉州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的《泉州市工商登记管理规定(试行)》,并确定了我市保留的市场主体登记前置许可目录。 特点 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传统的登记制度以营业执照为中心,营业执照上承载了太多的内容,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总闸门,工商登记也成了市场准入的高门槛。改革后,一方面取消注册资本门槛、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另一方面,大量的前置许可经营项目调整为后置许可,实收资本不再作为登记事项,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加快企业项目落地,还能有效激发投资创业热情,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一套严格的监管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建立。目前,我市工商部门在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工作中,通过发放《市场主体告知承诺书》的方式,告知申请人有依法办理相关许可的义务。此外,在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未建立之前,工商部门暂通过“福建省企业监督管理信息抄告平台”公示市场主体工商登记相关信息,许可监管部门根据需要提取信息,跟进监管,从而提高监管效能,避免监管缺位。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从今年1月24日市工商局开始核发新版营业执照至昨日,我市各级登记机关新登记(除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市场主体605家,其中个体工商户497户,内资企业106家,外商投资企业2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新登记的市场主体总量增长了77%,其中个体工商户增长90%,内资企业增长36%。 全面推动小微企业成长 政策:《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 解读人:泉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 背景 近两年,泉州小微企业的成长性、增长速度、盈利能力、总体效益都呈现良好态势,具有较足的发展潜力,是我市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和带动我市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促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切实增强我市工业发展后劲。这份《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是在省里出台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生成,较近几年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更为全面,含金量高、“干货”多,是一份有分量的、实实在在的扶持措施。 特点 这份政策较省《九条措施》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一是在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我市规定市场主体因“个转企”新增的市级以下税收,受益财政给予第一年全部奖励、第二年减半奖励,允许前置许可沿用,并且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为公司制企业也适用个转企政策,力度非常大,是省上没有的;二是结合金改区建设,我市加强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两级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等等,一系列做法释放金改红利,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三是政府采购向小微企业倾斜方面,制定了非常细化、具体的扶持措施。 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意识 政策:《关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若干意见》 背景 国内外经验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其重要性不亚于技术创新,先进国家的企业创新中有60%依靠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全面到来,无论传统产业或新兴产业,均面临经营模式雷同、产品及市场同质化等问题,商业模式的变革与更新亟待加速。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要靠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可以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加快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是我市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特点 《关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若干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凸显重要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关于向创新人才提供授信额度问题,既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又充分尊重泉州实际。近年来上海、杭州、温州等城市掀起了采取创业授信贷款培养和引进人才的热潮。此次出台的新政策提出,从市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中安排1亿元授信额度。又如,在商业模式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方面,充分体现导向性。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采取的方式各异,其路径也各有千秋,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对此,新政策提出每年认定50家典型,纳入最佳商业模式示范企业案例库,着重给予扶持和宣传、推广。 |
- 2014-02-08交易额超千亿元 泉州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 2014-02-08全球经济或温和复苏 泉企在创新转型中迎来新机遇
- 2014-02-08泉州六次千企大会:政策“红包”助民企创佳绩
- 2013-01-20千企大会引发全国媒体关注 网络媒体纷纷转载
- 2013-01-19好政策助力产业链做长 异地商会热议千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