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失志毋免怨叹,一时落魄毋免胆寒。”方言就是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韵味,是否字正腔圆,不仅能判断身份的归属,也能传递出这个群体曾经的文化和经历。廖木能挑刺十余年,其实心愿很简单,他有些担心荒腔走板会切断或者说模糊这个群体文化传承的脉络……
廖木能挑刺闽南话的故事
廖木能向学生及参观者讲解闽南语的正确读法。
东南网2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陈小娜 张晓斌 文/图)
日前,安溪县退休教师廖木能收到了一件珍贵的包裹。这件包裹来自于台湾,寄件人是金门县原县长李炷烽,包裹内装的是专门为廖木能写作《校增彚(通“汇”)音妙悟》而赋的一首诗歌。安溪耄耋老人廖木能钻研近十载,潜心校订、增补《彚音妙悟》(闽南语音韵学书籍)一书,就是为让两岸更多的乡亲从规范的闽南语字典中受益,更好地保存和发展闽南语。这个故事也感动了很多人。
“让更多台胞受益”
2013年8月,廖木能的家中迎来了两位特殊客人——来自台湾的翁章成、欧阳素珍夫妇。“廖老师,您在我们那儿可是大名人哦!很多人都想上门向您求教。”翁章成夫妇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讲闽南语,会说的也不够地道,“台湾闽南话的根在闽南,能听到这么地道的闽南语真亲切”。
像翁章成夫妇这样,不远千里、专程而来的台胞,廖木能已经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他介绍,自从《校增彚音妙悟》出版后,台湾、东南亚等地的许多闽南语爱好者,纷纷上门或打电话要求购买这本书。“他们中有普通民众,还有专门研究闽南语的专家学者。”
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教授洪惟仁曾慕名两度登门拜访。洪惟仁表示,两岸同根同源,同讲闽南话,遗憾的是闽南语在台湾正面临着流失的尴尬境地。更为严重的是,“闽南语在台湾的流失,将影响到两岸的沟通与交流”。洪教授认为,廖木能是《彚音妙悟》一书面世200多年来对其进行全面校订、增补的第一个人,对于两岸的闽南语受众群体来说影响很大。
在廖木能的家中,翁章成夫妇得到了详细的指导,收获颇丰。临行前,夫妇俩表达了购书的愿望,廖木能却坚持只送不卖。“能够让更多的台湾同胞从中受益,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让闽南语更纯正”
自9岁那年,爷爷拿出一本发黄的《彚音妙悟》教他读书识字开始,到如今,廖木能与《彚音妙悟》之间的不解情缘已经持续了70多年。后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廖木能发现这本清代所著的闽南语字典中的错字、别字、音译错误、排版错误颇多,再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得闽南话的读音,这让廖木能决定重新对《彚音妙悟》进行校订、增补。
从2000年起,廖木能开始走访相关专家、学者,借助《康熙字典》、《辞源》等有关工具书,查阅大量资料,对《彚音妙悟》中的错别字以及音义或同音字排列不清等问题,进行归类改正,于2009年9月出版了《校增彚音妙悟》一书。
虽然已是85岁的高龄,但廖木能仍坚持自己的闽南语研究。在《校增彚音妙悟》出版后,廖木能继续钻研,给这本书“挑刺”,现又改正八音归类100多处,改错1200多处,增补700多字。
十几年如一日,廖木能坚持研究修复《彚音妙悟》,致力于宣传闽南文化,他的文化自觉和他的无私奉献感动了许多人。
前不久,由安溪县有关部门主办的“闽南文化瑰宝——《校增彚音妙悟》图片展”隆重举行。在现场,走路颤巍巍的廖木能,拿出随身携带的书籍,大声地向现场青少年讲解起来:“以前的闽南话是八音,现在只剩下四音,你们看这个是上声,是第二声……”
除了不断进行修订之外,廖木能还坚持每天晚上收看方言节目,为新闻报道“找茬”。康复的“复”、推陈出新的“陈”……在廖木能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很多字。“在电视节目中,这些字的闽南语发音都是不够地道的。”
“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闽南文化的瑰宝,作为一名教师,宣传《校增彚音妙悟》是我的责任。”廖木能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本字典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作用,为研究闽南语和古汉语提供更多素材,“努力让闽南语更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