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首批种植就遭遇滞销,台湾农民沈宗锜博士还是很乐于分享自己多年研究的农业技术。图为沈宗锜在菜地里查看已经成熟的高丽菜。 (吕斯达 摄)
本报讯(记者 吕斯达)“我们在南安种了60亩台湾品种的高丽菜,甘甜可口、可以生吃且绿色无公害,但因为初来乍到,销售渠道一时没有打开。”因为高丽菜滞销,初次在泉州创业的台湾农民,在看了本报关于大厦村萝卜滞销的系列报道之后,给本报记者打来求救电话。为此,本报记者立即赶往南安洪梅的蔬菜基地,进行实地走访。
带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技术
“我种1000棵菜,却只愿收获800棵,因为土地上还有老鼠、鸟雀等动物,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这是他们应得的食物。”在南安市洪梅镇洪梅村的菜地里,台湾农民沈宗锜告诉记者。身为微生物土壤改良博士,有着30多年农事研究经验的他,将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与耕作技术,从台湾带到了泉州。
在菜地里,记者看到,与别人那种整整齐齐、丝毫没有杂草的基地不一样,这里杂草与蔬菜相伴而生却又互相不侵扰。“要想让蔬菜不遭虫害,首先也得给虫子们留足口粮。”沈宗锜告诉记者,土地里的虫害是很难杀绝的,但如果我们使用除草剂将地里的杂草除净,生生不息的虫子只能改变“胃口”,侵食蔬菜作物。因此,在开始耕作之前,他花了很多精力观察统计土地上现有的虫害种类以及它们爱吃的杂草植物,并在耕作时将这些杂草留了下来,虫害有了口粮,就不会轻易改变“胃口”吃起口感陌生的蔬菜。
除此之外,通过测土配方,给土地“把脉”并开具营养配方,也是沈宗锜多年积攒的心传经验。他告诉记者,根据传统经验,用豆粕、花生粕等榨油剩余的渣料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用来施加给蔬菜作为基肥,但事实上,豆粕等在土壤中分解之后会产生大量有毒害作用的硝酸盐,被作物吸收并最终被吃进人体;因此,必须对有机肥料进行合理配比,减少硝酸盐的产生并增加相应的营养物质。
首批种植60亩台湾高丽菜
“农业技术与财富一样,都是带不走的,所以应当及时分享。”生性乐观的沈宗锜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人分享农业技术发展带来的食品安全保障,他选择与同样来自台湾的科技产业研究所专家、微生物系教授等合作伙伴,成立了南安市宇能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扎根泉州进行“台湾农民的二次创业”。
“第一批蔬菜是今年1月19日种下去的,现在已经陆续成熟,开始收获。”据悉,合作社在南安洪梅镇流转了60亩的农地,首先试水种植有着“台湾菜王”美誉的高丽菜。因为气候条件与台湾地区相似,且土壤肥力充足,经过3个多月的生长周期,高丽菜丰收在望。
在菜地里,记者看到,这些台湾高丽菜形状浑圆厚实,色泽绿白相间。据介绍,高丽菜是台湾一种高档优质蔬菜,学名为结球甘蓝,与泉州本地的卷心菜品种相似。它不仅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且口感脆甜清爽,久煮不烂,很适合用于制作水煮包菜、干锅包菜、炝炒包菜等菜肴。同时,高丽菜还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的蔬菜,冬季火锅以高丽菜入菜,其味清甜脆嫩,多食不油腻,深受减肥瘦身人群的喜爱。
销路不畅希望成本价分销
“现在遇到的难题是,因为产量巨大,而且没有时间做前期的市场开拓,地里的高丽菜一下子找不到那么多的买家。”沈宗锜尴尬地表示,搞技术的人始终摸不透市场的操作法则,这让他们一帮“农业技术控”束手无策。
而根据记者的粗略统计,60亩的菜地,每亩菜地种植将近2000棵,每棵高丽菜重约2公斤,除去已经少量销售的,还有200多吨的高丽菜在地里等待买家。
“最近这几天,如果卖不出去的话,这些菜很可能就要烂在地里,作为农民,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如果可能,即使是成本价销售,我们也想尽快将它卖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尝尝台湾品种和台湾技术种植的美味高丽菜。”沈宗锜告诉记者,气温一天天升高,蔬菜已基本进入成熟期,暴晒之后的高丽菜如果突然遭遇雨淋,就会大面积爆裂,到时候损失将难以估量。
“这些高丽菜的品质很好,农药残留检测的结果值远远低于规定的限值,我们也正在协助联系本地的大型超市,看能否分销部分高丽菜。”在洪梅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结球甘蓝(高丽菜)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显示该标本符合规定的食品安全要求。
播种未动市场应先行
市场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亚于自然气候的影响。从近期几起农产品滞销的情况来看,市场意识的缺失都是主因。种什么品类的农产品,种植多大面积,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哪里,这些都是农民在播下种子之前,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盲目种植,在陷入滞销时,联系媒体请求通过媒介平台帮助解决销路问题,这样的做法并非根本之道,也不可能永续推广,因为除了农产品之外,鞋服、水暖五金、建筑陶瓷等产品也随时可能陷入滞销,这将成为媒体不能承受的社会之重。
农业生产应该回归市场,农民种地也需市场意识,唯有如此,农业才能长远发展。 (斯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