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非典型啃老青年引关注 网友鼓励他走出家门

qz.fjsen.com 2014-07-04 10:57:34 陈晓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非典型啃老族

东南网7月4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晓婷 实习生 喻兰)什么是“非典型啃老族”?非典型的啃老,指的就是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并非好吃懒做,而是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造成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成年却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部分社会功能退化,导致了无法工作,引发巨大的家庭矛盾。

这个新概念,引发了更多“非典型啃老族”的反响。

本周一,海都报《深读周刊》第一期出街,不少读者和网友诉说周边“非典型啃老”故事,反思自己及家人的教育方式。

昨日,妈妈陈霞果断表态将接回小龙,和家人一起住。小龙保证,要学习和陌生人说话。

妈妈:把网友责骂指给小龙看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敲开小龙的租房时,他给记者一个腼腆的笑。虽然再次在电脑前坐下,但他没有像前4次那样背对着记者,而是主动关了显示器,面对着记者说话。

“我喜欢你们过来跟我聊天。”小龙对记者说,“同学都没联系,现在想聊天,找不到人。”

报道周一出街,小龙还是像往常一样,第一时间就上闽南网看了关于自己的报道。看完报道,小龙才吃了一惊:我没想到自己那么坏,带给父母那么多烦恼,“爸爸妈妈对我的评价不太好”。

话锋一转,小龙觉得自己到必须改变的时候了。“以后我会多出去,跟陌生人接触,总呆着,总看电脑,不是办法。”小龙也希望爸妈能够多带他出去,和亲戚朋友聊天。

报道给小龙带来的触动,让妈妈陈霞有些安慰。她还把网上一些评论指给小龙看。由于小龙没有生活圈子,没有朋友,她希望网友的责骂能形成一个舆论场,对儿子的心智成熟有所帮助。

小龙现在的租房快要到期。陈霞决定,这次不再让小龙独居,打算租一间大的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更多时间来陪伴小龙。

前几天,老王连续两天带小龙去朋友家作客。小龙仍不愿和别人说话,他们也理解,儿子变沉默太多年了,只有通过一点一点的努力,才能换来改变。

网友: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海都报第一期《深读周刊》见报后,“非典型啃老”一词,引发起热议。

有读者致电海都热线通968111,分享自己的想法。远在厦门的读者张女士,就给记者反馈说,自己身边就有一个类似的朋友,“比这个还奇葩”。

她的这名朋友本科毕业后,便待业在家,家中父母身体不好,被他吵得没法生活。她认为,有这么一个并非单纯是懒惰的啃老群体,根本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以至于长到二三十岁,心智严重不成熟,无法独立生活。她希望这位朋友看了报道后,能有所触动,离开电脑,走出家门找工作。

小龙的报道,也引起网易、腾讯等诸多门户网站转载。在腾讯·大闽网,收到数百条网友评论。不少网友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反思家庭的教育问题。

网友“糖兜兜”说,“子不教,父之过”。他认为,孩子“啃老”并不是成年后才变成这样的。孩子小时,可能被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蒙蔽眼睛,父母就应多开导、管教,而不是一味地满足。

网友“枫叶秋起林飞”说,他在报道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他说,自己和小龙同岁,4年前也一样沉迷网络,不务正业。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一个人到国外打工。如今,他已成家,儿子1岁,事业生活都不错。他希望小龙上网看到自己的经历后,能够走出家门,投入工作。

专家:建议家长早注意早提防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指出了预防的重要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妇女儿童心理服务中心林锋老师,看完海都报的报道后说,这则报道关注到一类特殊的人,能够起到很好的“治未病”效果。

“啃老族的形成,有着社会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的原因。”林锋老师说,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可以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

海都报的报道,引起了更多“啃老族”及家人的反思。“这样的报道,能够让啃老族的家人,发现自己家人的问题,并进行反思,寻找突破口。”林锋说,一些家长的孩子还小,看完这样的新闻后,相信也有所触动,在教育孩子时能注意引导。

林锋说,小龙和其他的啃老族,一开始看完报道后可能会想“我要改变”,但很可能过了一两天后,就忘掉了自己的决心,照样堕入自己的封闭小世界。要改变他,仍需家人和社会的帮助。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