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晋江、石狮、德化各显千秋 探路新型城镇化

qz.fjsen.com 2014-08-08 11:15:3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各显千秋 探路新型城镇化

石狮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目标是打造成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服饰设计师创业基地和中国纺织服装设计硅谷。

编者按

新型城镇化,泉州在路上。在泉州61.5%城镇化率的大背景下,泉州正开启一场城乡一体、人人共享的城镇化发展“转型升级”。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近日,市委、市政府在晋江召开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我省新型城镇化试点——晋江市、石狮市、德化县分别作典型交流发言,分享探路新型城镇化的心得与经验。

□本报记者 叶舒雯 朱娟娟 彭斌 通讯员 陈文经 寇婉琼 实习生 黄彩莉/文 陈起拓 胡宇涛 姚梓煜 王双季/图

石狮

全域城市化

驱动工贸城市发展

石狮从一个沿海集镇蜕变成一座新兴工贸城市,城镇化率高达77%,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后期。

石狮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的构想,去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准《石狮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围绕“全域城市化”这一主题,石狮对全市的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统筹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城市病”难题,引领城市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城市更新

“划业入园、划行归市”

石狮致力于以城市产业体系聚人,让产业与城镇相生相长。

在石狮的闹市区,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正成为纺织服装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该园区的所在地,过去是一片破败的老工业区。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石狮没有简单搞“退二进房地产”,而是实行“划业入园、划行归市”,探索以开发商为主体的改造模式,推动园区“腾笼换鸟、功能置换”。过去的老工业区,摇身一变成为集“总部经济、创意设计、时尚展示、文化体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有形象、有税收、有人气的多业态复合型开放社区。它的兄弟园区金林文化创意园区开发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紧扣纺织服装产业特色,石狮以“米兰计划”为抓手,紧扣面料研发、服装设计和商业模式创新三大环节,规划建设了海西电商园、甲骨文服装创新发展云、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平台。围绕商贸物流这一优势,石狮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在提升服装城运营水平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国际轻纺城、国际辅料城、儿童产业商城、仓储物流园区等一批商贸市场,打造千亿市场集群。

人才留驻

全国首创“积分入住”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常住人口为66.3万人,新市民34.2万人,数量庞大的外来产业工人,对石狮这座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

当前,石狮城市与农村公共服务已经基本实现一体化,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实现外来人员公共服务同城待遇。今年5月,石狮市在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的基础上,率先实行新市民积分制,让新市民凭积分高低轮候享受“积分入住、积分入学、积分入医、积分入保、积分培训、积分创业、积分入市民卡、积分荣誉”等8大项差异化公共服务,以及30多项配套公共服务。其中,“积分入住”为全国首创,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获12万元购房补贴。

截至目前,“实验批”63家企业已完成1.2万多人的评分和录入,其中申请“积分入住”5220人,计划于9月1日开始兑现。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人气渐旺,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晋江

基本实现全市居民“同城同待遇”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速,晋江正逐渐拉长“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这一短板,近年来,晋江举全市之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探索创造新的“晋江经验”。

下阶段,晋江将进一步丰富新型城镇化内涵,重点从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流转改革、镇级小城市改革、城中村改革、生态文明机制改革等九方面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虚怀接纳

新晋江人“无房也可落户”

从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一体化、大规模推行居住证制度,到实施“无房也可落户”,全面放开人口落户限制,目前,晋江基本实现了全市居民(包括110万外来人口)“同城同待遇”。

请进来,更需“留得住”、“融得入”。近几年,晋江通过就业、住房、社保和公共服务等多方位保障,让外来人口在晋江安居乐业。例如设立交易服务平台,实行“直接落户、就近入学、低额计税”等鼓励措施,探索外来人口同等享受购房按揭贷款的办法,千方百计为外来人口创造条件购买安置房。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晋江已有341名外来人员担任市镇两级的“两代表一委员”,成为晋江鼓励外来人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佳缩影。

城乡一体

9万多农民就地市民化

在晋江,最便捷的交通、最齐全的配套、最方便的就医就学地段,每每被安排作为安置区域,让被征迁群众就地就近安置,享受周边景观、市政配套。以繁华的五店市四周为例,除了万达广场,其余均是安置房。

对于就地转化为市民的农民而言,安置后最大的问题,便是就业。为此,晋江在率先建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就业培训、就业奖励、就业服务等帮助农民转市民的同时,还鼓励农民在自愿原则下,以土地和房屋自主选择“七个换”来盘活资产。

三年来,晋江已引导9万多农民在片区改造中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市民化。

产城互融

“一区多园”占市域面积1/3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晋江近年来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策划实施九大组团、五大片区等16个片区改造,每年盘活低效用地1万亩,每年提升城镇化率2个百分点,目前,晋江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2.5%。

与城市建设同步的,是产业园区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如今,晋江“一区多园”规划面积扩大到203平方公里,占晋江市域面积1/3;按照城市新区标准,晋江又先后投入50多亿元完善产业配套以及市政设施。

更广的范围内,晋江集中构建了一批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平台,先后布局鞋业鞋材、食品、五金机电、建材家居等8大专业市场,;建成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平台、纺织鞋服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培育洪山文创园等3大文化创意园区,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成为全省首个“工业设计示范园区”。2013年,晋江完成三产增加值425.1亿元,增长11.8%,增幅首次超二产。

传承文化

计划保留6500多栋特色建筑

在繁华的晋江城市中心,带来“古厝旋风”的五店市传统街区如今已复现了古青阳八景中的“雁塔地灵”“阳山苍翠”“樟井圣泉”等景观。

由五店口市放眼开来,晋江正计划以“陈埭涵口村、灵源灵水社区、龙湖福林村、金井石圳溜江村、金井福全村、五店市传统街区”等10个古建筑群为重点,在全市保留修缮6500多栋具有时代特色烙印的建筑单体。在活态传承上,继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之后,晋江正着手筹建“世界闽南语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计划重点打造晋江市东石镇潘山木雕、元洲闽台木雕民俗文化园等。

德化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首批住房选房现场

德化

让进城农民有活干、留得下、住得好

“小县大城关”。目前,德化城镇化率达72.3%,位居全省第二位,被列为我省第二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德化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等问题,让大家进了城有活干、留得下、住得好。

有活干 10余万个岗位破解就业难题

德化“大城关”发展步伐迅速,随着城关快速撑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入,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德化开出的药方是大力发展陶瓷产业。近30年来,德化立足千年陶瓷产业基础,采取“比较优势、集中发展”战略,先后开发建设城东、宝美、鹏祥、诗墩等7个总面积近万亩的工业项目区,城关聚集了全县90%的陶瓷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陶瓷企业达21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0多万个,确保进城农民有活可干。

留得下 全省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解决后顾之忧

农民进城后,原有的地权、山权、林权、房权等产权处理问题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

针对这一问题,德化于今年5月份创建全省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赋予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入股等资本属性,让进城农民获得“城里就业有工资、农村产权有收益”的双收入,安心留在城关。

目前,产权交易中心已有农业、林业、水利、国土、住建、公证、金融等部门入驻,提供“一站式”咨询和交易服务。该中心还核定4家中介机构进驻,为农村产权交易提供资产评估、询价等服务;与农村信用联社合作,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金融服务;设立公证服务窗口,保证交易公正性等。

住得好 2万余套保障房 力保进城农民居有其屋

在德化龙浔镇宝美村,一座15层高的楼房近日封顶,里面的140套公租房,用于解决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这是德化大量建设保障房,确保进城农民“住得好”的其中一部分。目前,德化共规划建设各类保障房2.2万套,可解决7万多进城农民及子女的住房问题。

同时,德化积极探索保障房管理新机制。规定每复垦1亩土地或流转120亩林地可获得1套成本价购买保障房指标,鼓励进城农民以土地整治、林权转让换取指标。目前,以土地整治换得保障房购买指标765套,2个试点村流转1.4万亩林权换得保障房购买指标117套,使得更多进城农民居有其屋。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