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在冲刺 共同呵护“生态泉州”
洛阳桥周边水域种植的红树林(陈晓东 摄)
朝着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泉州正在奋力冲刺!从2003年2月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至今,泉州十年磨一剑,奏响“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动人和弦。在生态市创建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响了全方位呵护“生态泉州”的攻坚战。
□本报记者 谢曦 林铭珊 殷斯麒 实习生 张霜娇
流域整治
补偿机制“四两拨千斤”
2005年,泉州市开始在全省率先启动上游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资金带动项目,全面推进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工作。补偿额度从2005年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如今每年2亿元。几年来,共下达补偿资金5.24亿元,通过补偿资金的带动,上游地区共投入流域整治资金约41亿元,实施整治项目400多个。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其中有70%以上用于上游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上游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垃圾填埋厂、焚烧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投用。
自补偿机制实施以来,上游地区省控监测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上游各县(市、区)域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标准,晋江上游水质保持良好,基本达到实施上下游补偿机制的预期效果。
另外,泉州市还建立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奖励机制。每年拿出300万—500万元对“两江”上游以外地区的年度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奖励性补助,采取“以奖代补,多做多补,少做少补,不做不补”的办法,提高项目责任单位的积极性,促进年度重点项目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