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得到城市品质留得住田园乡愁 晋江就地就近城镇化
城乡一体,留住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愁 晋江磁灶镇大埔村,是一个人口近5000人的大村,以往以脏乱差闻名,是一个被人嫌弃的地方。几年前,当大埔村被列入晋江市的旧村改造项目时,村民们都要求在原地拆迁改造。除了故土难离,这里还有他们的宗祠、祖庙,怎么能随意搬走? 如今,这里建起了130多座整齐划一的连体别墅和小洋房,脏乱不堪的村道变成了整洁宽阔的道路,文体活动中心、休闲中心广场、体育健身路径、灯光球场、老人活动中心、藏书近7000册的农家书屋,以及到处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让这里既拥有城市的繁华,又多了一份雅致与宁静。 大埔村69岁的吴文焕闲时喜欢在屋外的空地上唱南音,“以前屋子旁边臭气熏天、蚊虫乱飞,张口都难;现在到处都是绿地鲜花,空气多好啊,连原本嫌弃这里的鸟儿都飞来唱歌了。” 在晋江,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而不是人为地把农民赶进城。在实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晋江秉持“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的原则,每年拿出6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推动社会保障、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是新一轮的‘造城运动’或‘灭村运动’,核心是解决好人的城镇化,注重城乡的生产和生活差异,让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说。 推进城乡一体化,晋江蹄疾步稳:实现城乡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救助、优扶等的城乡一体化;实现公办普通高中免收学费城乡一体化;实现规划建设、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乡一体化;率先建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覆盖178个村,6万多名被征地人员按月领取保障金,从而保障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晋江在农村还建立了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的有偿退出、流转和产权置换机制,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在晋江市世纪大道现代时尚的建筑旁,一片高低错落的闽南风格红砖古厝群格外引人注目:燕尾厝角、瓦筒瓦当、檐前滴水、天井厅堂,以及墙上的石雕、砖雕、木雕,或飞禽走兽,或花鸟鱼虫,或民间故事,130多幢古建筑凝固了晋江的旧时光阴。从唐朝五店开市至明清,五店市商铺林立,繁华竞逐,一直是晋江城的中心。 2010年,在晋江市的城市改造中,保留还是拆除这片传统街区曾经有过争议。如果开发房地产,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益,但是晋江市委、市政府还是决意保留这片承载了晋江1000多年历史文化记忆的老街区。“没有文化的传承,城镇就失去了灵魂和凝聚力。”晋江市文体新局局长黄良说。如今,在这片126亩的古建筑群中,流传千年的雅乐南音,独具晋江地方特色的柯派丑行表演艺术、掌中木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常上演。 除了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晋江市还对陈埭涵口、灵源灵水、龙湖檀林、龙湖衙口—南浔、金井塘东、东石玉记、安海九房、永和旦厝等十大古建筑群实施了重点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根脉。 漫步晋江城区,绿荫遍地,花团锦簇。在晋江城市核心区,两年前出现了一个总面积约1300亩的晋阳湖公园,近千亩的湖面,波光粼粼,水鸟翔集;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我们没有把最好的地段开发成房地产,而是把它建设成晋江的文化之眼,留给市民,让居民们在繁华的都市中依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晋江独到的城市发展观。 |
- 2014-08-29晋江“组合拳”政策加速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 2014-08-29注重人的需求 央媒聚焦新型城镇化“晋江样本”
- 2014-07-08深化提升晋江试点经验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
- 2014-07-02为民的建城理念 解读晋江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之三
- 2014-07-01大手笔彰显大魄力 解读晋江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