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画画旅游粗茶淡饭 访安溪百岁老人解长寿秘诀
2014-09-20 08:51:3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安溪铁观音乌龙茶,伴随了安溪人祖祖辈辈的生生不息。这里的老人与铁观音茶叶结缘,不可一日无茶,这里的百岁老人之多,让中央电视台4套以“添寿福地”为题进行了报道。

本报记者 庄建平 陈森森 陈小阳 陈晓东 林劲峰 文/图

石板路、老水塔、高高的玉兰花树和芒果树、大型传统石木仓库……有60多年历史的安溪茶厂是一代人的记忆。与之相对应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安溪铁观音乌龙茶,则伴随了安溪人祖祖辈辈的生生不息。这里的老人与铁观音茶叶结缘,不可一日无茶,这里的百岁老人之多,让中央电视台4套以“添寿福地”为题进行了报道。

七十七岁称喜寿,八十八岁称米寿,九十九岁称白寿,一百零八岁称茶寿……由此可见茶与长寿的渊源。据悉,安溪县现有90岁以上老人2000多人,百岁老人66人。10月2日是重阳节,在构建和谐社会、关心民生、关爱老人的大背景下,本社联合泉州市老龄办、安溪县人民政府、安溪铁观音集团等单位策划“福地茶寿——安溪百岁老人品茶话养生”活动,组织采访11位百岁老人,挖掘长寿秘诀,共同唱响饮茶有助于养生保健的强音,解开铁观音的“长寿基因”,传承发扬中华茶文化。本报记者连日来赴安溪各地深入采访了10位长寿老人(另一位老人正在外出旅游),展示他们的风采,让大家共同探讨、分享他们的“长寿秘诀”。

陈省(1916年出生,魁斗镇凤山村)

喝茶画画 文雅生活

来到魁斗镇凤山村陈省老人家里时,老人正在画画,看到记者来了,她立即起身招呼大家:“来喝茶……”泡起闽南工夫茶来,动作很熟练,丝毫看不出已是百岁高寿。

喝茶、画画,是陈省每天必做也是最喜欢做的事情了。早晨6点左右起床后,陈省就会先泡茶喝,早饭过后出去村里走走,回来口渴了还要再喝茶。老人天性酷爱喝茶,以茶养生,已有70多年茶龄,最爱喝“凤山”铁观音,每天都要喝三大杯茶。老人说,她听上辈人讲,饮茶可去火、消炎、生津、祛病,便时常喝茶。有时晚上口干,她还要起床两三次去喝茶,茶在她生活中已不可缺。她笑说:“不知道是不是喝茶上瘾了,一天不喝茶都不行。”她常常对小儿子、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说:“不要给我多少钱,把你最好的茶叶给我拿些过来就好了。”如今,茶桌上的常客是“凤山”品牌的主打产品——“浓露香永”,“这茶的味道我很喜欢。”老人开心地说。

茶余饭后,老人经常到村里各处走走,看到路边的各种花草、村里的鸡鸭等,就把它们画下来。“画鸡画鸟,画花画草”,老人时常信手拈来,把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挥毫书画间,目前已积累了上万幅作品。今年春节期间,林文侨把他母亲的画作精选成册——《百岁老人陈省——绘画与人生》,作为她百岁华诞的献礼之一。

如今,“世博茶寿星”陈省鹤发童颜,精神饱满,思路清晰,接受媒体采访时可以连续讲上半个小时。老人的二儿子说,凤山村海拔高、空气好,喝山泉水,加上老人爱喝茶,消化好、精神好,这或许是老人长寿的秘诀吧。

林妹(1913年出生,西坪镇南岩村)

酷爱旅游 自做衣裳

笑的时候眯缝着眼睛,林妹给人感觉就很有亲和力,别人夸她既长寿,又能到处旅游,还会自己做衣服,很厉害,她自嘲说:“没啦,没什么,(我是)矮子啦。”

老人身高150厘米,所以自称“矮子”,却浑身充满精力。今年4月,她随儿子坐动车到香港找孙女,顺道旅游,在香港住了7天,每天都到不同地方游玩,还坐缆车登上大屿山,爬了300多级台阶。“母亲估计破了坐缆车的最高龄纪录了”,儿子王金器说,不少游客得知母亲高寿后,抢着要和她合照呢。香港回来后不久,林妹又去了温州,爬上了雁荡山,下一步还准备去贵州。

谈到饮食,林妹老人可谓“无肉不欢”,每顿饭都要吃三层肉,青菜则并不爱吃。平时老人喜欢自己亲自操刀,切肉、腌制一气呵成,做起来丝毫不费力气。如果卤肉的油多了,她就把油打起来煮面线。茶是一贯有喝的,林妹说,一泡茶可以“从厚喝到薄”,喝到无味了,可见对茶的挚爱。

老人做得一手好的针线活,自己和儿女衣服很多都是她亲手缝制的。孙女从香港给她买的裤子,老人嫌太大了,就改成了衣服,十分合身。平时,她还常自己打扫庭院、整理花草,一大间古厝收拾得干干净净。

王金器说,母亲心态好,比较风趣,不会发脾气,这让他很感动,也是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吧。

陈辛舟(1919年出生, 官桥镇吾宗村)

唱戏算账 都不含糊

唱戏看戏、种菜打门球、每天洗两三次澡……陈辛舟老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他的故事让人感叹生命的旺盛:66岁爬树摘柿子,70多岁还自己种菜,90多岁和老伙伴相约去看戏,现在还能帮孙子看店,几天前则刚去南安祭祖。去年,他获得了福建省老体协、老龄办颁发的“第八届福建省健康老人”金牌。

陈辛舟老人胃口很好,爱吃地瓜、芋头、红烧肉,一天可以吃半斤猪腿肉。茶水则日日相伴,以前国营安溪茶厂的铁观音乌龙茶让老人印象深刻。老人用大壶泡茶,每天要喝两三壶。他一生很少吃药,碰到小感冒了,就用红糖、生姜熬些乌糖茶喝,感冒就好了。老人还很爱干净,每天要洗澡,一天要洗两三次,早上起床、晚上睡前都要洗澡,碰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会洗澡,他说:“洗个澡身体就舒服多了。”

老人年少时会唱高甲戏,如今依旧保留看戏的嗜好。兴之所至,他给我们清唱了一曲《陈三五娘》,在悠悠歌声中怡然自得。

闲暇时分,陈辛舟还会帮卖钢材的孙子看店。老人账算得清楚,比计算器还快,他说:“以前一斤16两,现在是10两,更简单了。”去年10月,有人来买钢材,老人孙子装货时多了几根。陈辛舟还发现数量错了,帮孙子挽回了损失。

白好(1916年出生,官桥镇上苑村)

眷恋老家 喜欢聊天

“你们有心来看我,我真欢喜。”白好老人看到记者很是高兴,她的儿女们说,老人喜欢热闹,最爱和家乡人聊天“讲古”。

一年大部分时间里,白好和儿子住在厦门的孙子家里,日常饮食十分清淡。三四年前,老人开始不吃米饭,只吃稀饭,搭配咸菜、萝卜等简单菜肴。老人儿女说,母亲以前过惯了苦日子,吃顿薯签稀饭都不容易,也造就了她清淡的胃口。

虽然待在城市里,老人更喜欢老家,她觉得农村空气好,石头房子看着也舒服,其实最关键的是有人说话。老人随和,村子里左邻右舍都知道她,她回来时,大家不时会到家里和她聊天。怕母亲舟车劳顿,女儿廖秀英和廖秀蜜就会到厦门陪她,“很爱和我们一起待着”,廖秀英说,一般一次去10来天,每次说要走了,母亲总是挽留,结果一天拖一天。

老人的儿孙都很孝顺,这让她感到很自豪。前两年,白好还会和孙媳妇到厦门到处逛逛,这两天腿脚比较不方便,就少出去了。但是,老人还是喜欢自己打理生活琐事,刷牙洗脸自不必说,夏天的薄衣服也会自己洗。

苏忠培(1917年出生,长坑乡长坑村)

无茶不欢 勤俭立家

讲起小时候的事情和打拼的人生,苏忠培老人戴着眼镜,滔滔不绝,就像在讲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记忆十分清晰。如今,他儿孙满堂,整个家族有128人。每到春节,老人会给每个没结婚的儿孙包个十块钱的红包。

老人喜欢走路,90岁时还能挑担。平时到乡里的集市上买东西,儿孙要开车载他,他都摆手说不要,坚持自己走路去。乡里五天一次的圩日,老人都记得,每次准时走路去赶圩,买些米和其他东西。

一日三餐,苏忠培老人不挑食,米饭、青菜、鸡鸭都能吃。用农村那种大碗装饭,老人可以吃一碗。晚上还会吃些面线、面条之类的点心。他每天都要喝铁观音茶,可以喝上两三泡。闲时,老人爱看闽南语电视。有些时候,老人也帮忙孙子看五金店,有人来买东西,老人会和他们说话、开玩笑。

老人的孙子苏吉源说,爷爷经常要管着他们。“他会说,你们要去干活,不能想着玩,不做事是不行的,做事要认真。”他教导小孩要勤、要俭,“不勤,就像水无源;不俭,就像无底洞”。苏忠培还经常教育子孙们,做生意的账目来往要清楚,欠钱一定要还。儿孙回忆说,老人欠别人50元,有48元时都不还,一定要凑到50元整才会还别人,就是怕欠了别人的钱。

陈阁(1914年出生,蓬莱镇联中村)

经营小店 是个戏迷

她腿脚灵活,在平地里走路四平八稳的,根本就不需要拐杖来相助;

已经五代同堂的她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在家里还开有一间杂货小店,五毛、一元、十元、一百元都能丝毫不差地辨别清楚;

她眼睛明亮,十来秒的功夫能用细线穿过特别小的针眼。

这就是陈阁老人,作息规律、餐餐定时定量或许是她的长寿秘诀。儿子刘永发说:“老人三餐就爱吃一小碗,粥、米饭是她平日里的主食,而且她还特别喜欢家里做的炒饭。”据了解,早晨五点半,老人就早早起床,坐在院子里的高背椅上跷起二郎腿,端起自己的小茶杯,喝着晨茶、配食绿豆饼,开启了她一日的饮食之旅。等到早上八九点,她才开始喝粥吃早餐。中午十二点准时开饭是这一家人延续许久的午餐时间。

陈阁是个痴狂的戏迷,早年间,她总会追着村里的高甲戏团到处看戏,如今儿孙们特意帮她购买了许多古装戏的影碟。一说起古装戏碟片,老人立马搬来她的小箱子,一张张碟片如数家珍:“这是闽南语歌仔戏《皇甫少年与孟丽君》……这是我最爱看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刘备三兄弟桃园三结义这一集最精彩了。”一天下来,观看古装戏剧已经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节目了。

叶理(1914年出生,尚卿乡科名村)

能拣茶梗 少吃多餐

来到叶理家里,老人正在挑茶梗,两手交替,速度并不比年轻人慢多少。家人告诉记者,老人87岁的弟弟上午来看她,带来了一碗鸡蛋面线,老人很高兴。

叶理手停不下来,经常动手、动脑。除了挑茶梗,老人还喜欢绑金纸。三张一小叠,用绳子穿过小洞绑住;10小叠再摞在一起,还用绳子绑住,老人的动作十分熟练。平时早上起来,叶理还会打扫卫生。她夏天住在尚卿农村家里,冬天去安溪县城住,还会带一些活计过去做。

少吃多餐,是叶理日常饮食的特点。她一天要吃6顿,粥是主食,清淡为主,迄今血糖、血压指标都很正常。老人二儿子黄来泉说,现在的医疗条件和环境卫生水平提高了,社会尊重关爱老人,也是老人长寿的一个原因。去年春节,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还给叶理和其他老人送去1000元慰问金和茶叶、寿包等慰问品。

叶理的玄孙才刚1岁,老人喜欢把它抱在怀里,摸摸他的小脸蛋,拿自己的手镯给他玩,嘴里还说着一些逗他的话语。问她有几个孙子,老人摇摇手说:“不知道有几个,太多了,记不住了。”老人眼睛好使,耳朵却有些背,她自己调侃说:“要是有人骂我,我也不知道啦。”

谢浮(1914年出生,凤城镇东北民主路)

地瓜花生 每日必有

《泉州晚报》和《参考消息》,是谢浮必看的报纸。他会拿着放大镜,仔细阅读上面的报道,再讲给孙子们听。老人还会“讲古”,《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的故事可以讲不少,讲得有声有色,大家也爱听。“没什么事情做,没什么烦恼,人家叫我去‘讲古’,我就讲给他们听,自己也很开心”。

谢浮老人爱吃地瓜,三顿都要吃,搭配青菜、水煮花生等。家人说,地瓜从以前的每斤1元买到现在每斤3.5元了,一年还要买几百斤花生,水煮后晒干,让老人配着小酒吃。酒和茶,是谢浮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老人创办了安溪酒厂,安溪县志中记载了他和酒厂。他的儿子谢展招说,老人以前一天要有两顿酒,中午、晚上各喝一次,以米酒为主,今年开始少喝了。茶也是天天不离,用老人的话说:“不喝茶怎么行。”

讲到吃饭,老人最得意的是自己“牙齿都在,咬什么都可以”,可以吃一整根甘蔗,每次吃三四节,也很喜欢吃牛筋猪筋。

2006年,为了圆梦,92岁的谢浮坐着飞机到北京,到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很激动;又爬了八达岭长城,家人让他高的地方不要爬,老人却自己轻松爬上去再走下来。

如今,儿孙居住在各地,谢浮老人说:“想他们,但是没办法经常去看。”居住在一起的玄孙,才一个多月大,老人一手抱起来,一手托住头,姿势一板一眼很到位。家人把小孩从他手里接走时,老人还再三叮嘱要小心,慈爱之情溢于言表。

陈切(1913年出生,城厢镇古山村)

素食为主 热情好客

看到记者来了,陈切老人赶忙嘱咐身旁的亲人招呼客人喝茶,担心他们招呼不周,她还一度起身亲自为记者斟茶。你很难想像面前这位动作敏捷的阿婆已经是跨越整整一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陈切以素食为主,她从小就害怕腥味,不管是肉类、鱼类、还是蛋类食品,她都不喜欢吃,白天主食以素菜为主。平日里就喜欢吃点零嘴之类解解馋,吃个冬瓜条、含块冰糖等。

老太太喜欢热闹,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平常晚上七八点就睡觉的她总会与家人一起陪客人泡茶聊天,直到客人离去,有时到晚上十一点她都还能与客人侃侃而谈。陈切清晰地向记者讲述她的耳背史:“我这右耳是60岁就听不到了,靠这左耳听闻外界也有40年,没想到左耳今年也开始慢慢听不到声音了。”

老人从年轻时就喜欢喝安溪铁观音,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唯有晚上不喝茶。平日里碰到小感冒时,老人很少吃药,通常会喝一碗放入香菇、姜片、大葱的葛根粉汤来缓解感冒症状。

尊老敬老的良好家风或许是陈切老太太长寿的另一大因素,陈切目前已经五代同堂,儿子儿媳与孙辈都围绕在她身边。说起自己的子孙,陈切说:“他们对我都很好,吃喝不愁,变着法让我开心,我心里都知道。”

刘培兰(1916年出生,凤城镇祥云路)

返老还童 头发乌黑

年轻时,刘培兰从事着白衣天使的工作,曾担任安溪县医院护士长的她富有仁慈、感恩之心。每年圣诞节,她都会组织到教堂做礼拜唱圣诞歌曲,以感恩生活对她的回馈。去年97岁的她,还亲自到教堂登台献唱,赢得台下观众交口称赞。平日,老人也喜欢与家中的孙儿下下跳棋、写写毛笔字。

年老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是刘培兰及家人的一大特色。育有四男七女的她,年近百岁了,岁月的痕迹只在她的脸上刻画出印痕,却没有带走她的头发的秀丽。老人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令人啧啧称奇。就连她的大女儿,也是一头乌黑润泽的头发,丝毫看不出她已经是82岁了。

自从刘培兰退休后,她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她的第十个孩子——儿子老十精心安排。老十对记者说,母亲早上起来必定要喝上一杯蜂蜜。“她喜欢吃鱼,我经常会变着花样来做鱼,蒸、煮、炖、烹,她都喜欢吃。后来牙齿脱落光了,我还特意将鱼汤做成鱼冻给老人家吃。”据介绍,老太太身体很好,没有出现“三高”的现象。近二十年来,每日下午刘培兰的汤点就是老十为她精心调制的鸡爪炖汤。炖汤中放有当归、黄芪、枸杞、桂皮、鸡爪,能够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胶原蛋白。细心的家人,给老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