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记得求真相
长旺/制图
刷朋友圈的,远不止推手和一般市民;低头刷屏的,也包括网安民警、工商等执法人员,也有大学教授、官员等等。同样是刷屏,他们的故事和见解,更有意思。
泉州公安网安支队一名资深警官,提起朋友圈就叹气地说起一个经历:他有很高的警觉性和鉴别力,很少乱转热帖。只有一次,看到一个小孩乞讨的视频,感动得哭了,帖子鼓励转发,他就转发了。几分钟后,他收到好友回帖:好几年前的老帖了,你还哭!
民警也关注大号,盯着“看似有用的假消息”
“我们也关注草根大号,今年主动关注他们的。”泉州公安网安支队案件大队大队长杜新胜说,今年以来查了十几起微信微博传假消息的,“处理比较人性化,行政处罚和教育为主”。
杜新胜也在思考朋友圈魔力——普通网帖,报纸消息,被改头换面发微信,为什么就爆红?为什么假消息疯狂刷屏?为什么家里长辈整天转些或真或假的养生帖?
“不要看现在信息发达,我们还是熟人社会,传播习惯还没脱离农业社会的人际传播模式,对熟人盲从盲信。”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振祥分析。
“只要一个手机,坐车刷一下,睡前刷一下,觉得有意思就转。”杜新胜说,以前在论坛、微博的点击量,都没朋友圈这么巨大的放大效应,能形成几何级传播。
赵振祥发现周边一些人现在QQ都不上了,只玩朋友圈。“一些原本就不怎么读书看报的人,完全依赖微信这个封闭圈子,就很难甄别信息,也没有意愿去查证。”
有些假消息并非是故意的,但朋友圈相对封闭,不利于辟谣。“微博上很快就被跟帖辟谣,大家看评论就不再转了,微信不认识的相互看不见评论。”“咱是闽南人”的运营者阿古说。
警方曾查到有人在微博说,泉州猪肉有杀不死的虫,千万别买。“帖子来自朋友圈,已经转疯了,一个孕妇躺着没事,觉得是一条有用的消息,转到微博,我们就很快看到了,他们就喜欢转这种‘看似有用的假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