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揭秘朋友圈热帖变形记 网友刷屏不妨“求真相”

qz.fjsen.com 2014-09-23 08:27:13 林淑芳 李秋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深读周刊第十三期

揭秘朋友圈

揭秘朋友圈

东南网9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淑芳 李秋云 实习生 王菁璟 编辑:杨炯 王芳 视觉:张娟 龚长旺)微信有个朋友圈,朋友圈文章五花八门。你和你的亲朋转发过吗?它们到底可信不可信?有些帖子是不是有幕后推手?

先说一个段子:媒体人安替去年为财新《新世纪》写专栏,题为《关于贫穷和拖延的天才发现》,这条政经大稿,传播效果平平。时隔一年,这篇文章被微信朋友圈的公众大号发现,将标题改为《哈佛教授:长期太累或太穷会变傻x》,很快在朋友圈发酵,获得上百万的阅读量。

当然,熟知朋友圈的人,更多面临的,不仅仅是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还有各种代购、奢侈品白菜价甩卖、真假难辨的新闻,以及关于“马云说”的励志帖。

是的,朋友圈已经成了一个怪诞的圈子,虽名为“朋友的圈子”,却时常被称不上是“朋友”的账号刷屏,而且大多数的内容都与自己无关,甚至会成为一个假货泛滥的营销天堂。

当然,营销并没什么不好。社会不可能脱离商业,信息最欢迎有效传播,如果还能再带点正能量,那更是极好不过了。“朋友圈”嘛,顾名思义,朋友带来的是分享、交流与互助。营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是朋友之间的黏合剂。

可伴随着各种广告推销、似是而非的养生秘笈、真假难辨的爱心传递、陈年腐月的心灵鸡汤、检验朋友的集赞活动、故弄玄虚的企宣文案渗入,模糊了你双眼的,不再是朋友间曾经最打动人心的温情与暖意,而是,你需要擦擦镜片了,打起精神分辨一下真假吧——“朋友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仅3年多时间,微信变成了6亿用户热衷的大众平台。面对如此炙手可热的信息传播渠道,攒粉就是攒身价,无论是谁都想分一杯羹,企业商家自不必说,推销无孔不入。

朋友圈变味了。

腾讯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去年开始清理营销类公众账号之后,现在又把矛头指向了朋友圈里的个人营销账号。采访中,腾讯公司严肃地答复海都记者:朋友圈是一个“生活分享平台”,绝不是营销平台。

上月,国信办也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被网民简称为“微信十条”),至少展示出官方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正面态度:要使“微信”走出“虚拟世界”,最大限度堵住传谣造谣等违法违规行为传播的漏洞。

我们推出这期深读,是想说,“朋友圈”也有很多大众看不见的秘密,尤其是一些草根的公众号大号。要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是在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平台里,人性依旧。如果你无法屏蔽,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保持一份鉴别力,去伪存真。

微信热帖变形记

“台湾地沟油流入泉州”

9月10日厦门日报见报消息,被轻易改成“泉州查出4.9吨地沟油食品”,再经图文包装,推上“朋友圈”

9月14日,台湾曝出地沟油事件第10天。即便是在直接检出进口涉事食品的厦门,“地沟油”新闻的热度也在退却。而这却在泉州成了“爆点”——一条“重磅消息”被泉州众多微信公众号转发。

热帖一·十万次阅读

张女士一刷屏,赶紧转给女儿女婿

“紧急扩散!泉州的这些食品全别吃了!会吃出病的!全是用地沟油做的!”这天早晨,50多岁的晋江家庭主妇张女士一刷朋友圈,已有多位好友转发这条消息。

光是标题看着就让她揪心。点开,看到令人作呕的“地沟油”图片,张女士心里就不住地打咯噔。

她果断转发,第一时间分享给女儿。往常,她一看到垃圾食品、致癌食物的微信,都是习惯性地告诫女儿和外地来泉的女婿“以此为鉴”。

这条消息说,“泉州检验检疫局共发现泉州口岸进口涉使用台湾地沟油产品两个品牌,4.9吨!”还提到“泉州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泉州有售该款吐司”,“丰泽某台湾水果集散中心老板”还现身说法。显眼的红字提醒,“很多流向泉州,请转给你的小伙伴们”。

几个大号上转疯了。两天的数据显示,“泉州身边事”3万次,“泉州美食玩乐爆料圈”2万余次,“舌尖上的泉州”近2万次,“微晋江”1万余次。转到其他小公众号的,阅读量更难统计。

这一天,在泉州检验检疫部门上班的黄先生,也看到了这条热转微信,转发之广、之快,让他和同事们觉得难以置信,“没有一个人来采访我们,我们的新闻就满天飞了”!

让他们气愤的还在于,此前几天,泉州检验检疫部门曾对本地纸媒发布消息,泉州没有进口涉事食品。9月15日,泉州检验检疫局只好再次通过多家媒体发布“辟谣声明”。

地点改成泉州,通常被鼓励这样做

只要稍微上网、读报的人都会发现,这则“假消息”有一个模板——原型是厦门日报9月10日的报道“厦门查出4.9吨台湾地沟油食品”。而在泉州,还流出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保留“厦门检出4.9吨涉事食品”等内容,但在后面加了“这些主要流向泉州哟”。第二个版本,则将原消息中的“厦门”改为“泉州”,把“湖里区”某商家改成“丰泽区”。

第二个版本流传更广。最先发布的公众号是“泉州微生活”,它与“舌尖上的泉州”同属厦门一家科技公司,两个号加起来有粉丝十余万。

这两个号的大本营,是泉州市区一小区的商品房改成的两间办公室,有近10名员工。与草根公众号注册时只需要个人身份信息等不同,有企业背景的公众号在登记时,还需提供营业执照等。

公司管理层远山(化名)见到记者登门询问,第一反应是:“应该不是我们改的。像地沟油这样的事情,泉州没有,你去改一个地点说有,那就有点严重了”。

在他们公司,负责公众号选题的是两个女生,一人选题做好,要给另一人过一下,就是基本的互审。远山马上联系这个选题的女员工。

“对不起,确实是我们改的!”一通电话打给这位刚入行的女生,远山就一边道歉,一边从后台删除这则热转3天的微信,“我们发现问题会马上处理,不像一些个人公众号,发完就不管”。

作为资深从业者,远山说,这次不小心“踩雷”了。他不忘对员工行为进行解释:“只是她们改段子改习惯了……年轻,没受过专业媒体训练,对什么能改、什么不能改,没有明确的规则。”

远山说,大多时候他们会自我评估,对“无伤大雅”的内容,改成“泉州”以吸引阅读,这样的改动在很多公众号都是被鼓励的。

这之后,一些大号删除了这条假新闻,但另一些大号仍在继续发布。记者昨日搜索发现,多个泉州大号仍有这一热帖。甚至包括微信认证的“高速交警”官方公众号也在转发,已累积阅读一万多次。

热帖二·N次被加工

“不得不收藏的老中医”

很多网民收藏的“老中医”原来是场策划

“养生党”张女士之前还看到另外一条微信。她收藏并转到朋友圈后,也是特地发链接给女婿,留言说,“中医没什么不好,你们年轻人,总要生孩子坐月子,这些要收着”。

这条朋友圈热帖,最初的造型是“必备!漳州最有名的N个老中医!”相信如今很多漳州网友可能都还收藏或转发过,一些不在漳州的网友还特地转给漳州的亲友。

“漳州最有名的老中医这个,最先火起来是我弄的。后来很多号都是抄我的!”尽管自己都忘记了第一次发这条微信的确切时间,但“民生哥”很确定,他的一次推销,效果让人意外。

“很多人不知道我的名字,一般叫我民生哥。”初次见到26岁的小吴,在漳州乡村他的家里。他身材清瘦,脸色和常熬夜的IT人差不多,因为省内不少“民生”的公众号都是他的,所以得名。

“我不包效果!”“这星期的头条都被定走了。”放在手边的3部手机不时响起,大多是广告客户。“民生哥”手头握有不下20个公众号,粉丝超10万的有3个,也是广告投放最活跃的3个。

“太多了,头条排队排到下个月了!”放下电话,民生哥说,语气是略带着急的自豪。

“像老中医这条,很多网友其实根本不知道是广告,以为是资讯,所以一直转!”他说,今年年初,有朋友想为父亲的诊所做宣传。“民生哥”出主意,找了个推荐漳州中医的老帖子,把朋友父亲的诊所加进去,再以病友的口吻写几句话,就此出炉!

在运营草根微信号前,民生哥与几个朋友合作在厦门做微博。在他看来,话题炒作、文案构思等,微信、微博道理相通。

从“10个老中医”一直升到“29个老中医”

粉丝过万后,他发现突然身价倍增,有广告主找上门来,粉丝数越多,“刊例价”越高。“按现在行情,广告费用跟粉丝数成正比,每万个粉丝对应价格在150~300元。”一位圈内人透露。

这条帖子之所以成为业内模范典范,民生哥对自己的文案津津乐道。他说,自己能“把广告写得不像广告”,类似“老中医”这样被粉丝热转的软文能举很多例来。

而如果有一天,张女士和其他几个都收藏了“最有名的老中医”帖子的朋友聚会,她可能会惊讶地觉得自己被骗。因为这条微信,之后开始出现五花八门的版本。微信上一搜,16个、17个、24个、25个,最多的一个版本是“你不得不收藏的29个老中医”。

其中的细微区别,来自于某一个或几个医生名字后面留有电话号码。当初,民生哥改完帖子,为了突出800元广告费的价值,特地在“广告主”这家诊所的后面留了电话号码;而其他人大多只有地址。

这条秘诀传开后,其他草根公众号也依葫芦画瓢。在29个老中医的版本,近半新加上去的医生都留了电话号码。至于电话号码是谁加上去的,被推荐的是不是正规医生,专业水准如何,都不得而知。

前不久,民生哥回了漳州老家,就在家里接单。广告多的时候,一天要发20多条,民生哥请了3个助手帮他,负责排版等技术活。“哪些单接,哪些单不能接,有没有风险,这些还是要我自己来把握!”他说,好不容易把一个号养到十几万粉丝,如果因为一单活被封号,得不偿失。

在村里人看来,民生哥既不打工,也不算正儿八经干活,一个月却能赚上20来万元,以至于父母亲都担心他做的生意是不是违法的。

面对关切的询问,民生哥一律直说自己是“卖广告的”,做广告生意,省得麻烦向他们解释“微信是什么”、“朋友圈是什么”。

草根大号炼成记

虽然投入不大,但自己要付出创意和时间

民生哥说,虽然投入不大,但自己要付出创意和时间等,有时饭放桌上也没空吃

你是不是被这些“热帖”惊到了?他们背后的推手是谁?怎么获得如此大的传播能力?

你认真关注一桩“大事”,为之紧张或感慨,很可能是某些人将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件、段子、新闻,窜改而成的。你很开心自己最近频频获“赞”,却可能是一些人使用“微信神器”批量发出去的虚伪的语言。你每天刷新朋友圈,转发各种励志帖、养生帖的时候,当初发布这些内容的一些微信公众号,却在利用你的阅读招揽广告商,赚取“粉丝经济”带来的利润。

每一条看似简单的信息链,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号炼成的秘密

你认真,就输了

朋友圈里都有什么?有养生帖、有励志帖;有热点新闻曝光、有愤青指点江山。

市民林女士最近不胜其烦,自从母亲在朋友圈中转了一篇“天天空腹吃水果”的文章(宣称这样吃能防癌、治癌)后,她饭前一定要先吃水果,为此还专门买了一台榨汁机。林女士翻了翻母亲的朋友圈,这群中老年朋友转发的内容基本集中在养生帖。夸张的是,不少人转发了两篇自相矛盾的帖子,一条是“喝隔夜茶等于自杀”,一条是“隔夜茶别扔,是良药”。

殊不知,相较于“读者们”的认真,制造出这类帖子的“作者”,其实随意得多。

“这些养生帖都是网上找的,自己再改编、拼凑一下,取个耸动的标题就好了。”刘辉(化名)是一个公众号推手,他告诉记者,养生帖、励志帖,连他自己都不信,纯粹是为了营销,比如推广自己的公众号,或者为广告商服务。“我们也没法去验证真伪,反正又吃不死人。”“不说上市的马云,会有人看吗?”刘辉毫不避讳地说,反正内容都是网上扒的,但是不管发几遍,阅读率都奇高。

当然,草根公众号也有严谨的。“成功故里”公众号的运营者张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张伟是南安市一位副科级干部,已经累积了24万粉丝。他喜欢发些“正能量”,比如养生、美图美文等;有些时候他会发些励志帖子,则纯粹是为获取关注度。有一次,一个成功学营销团队看中他“成功”二字,开价一条微信8000元,要他帮忙发软文。

张伟果断拒绝了:“我不是做生意的,我觉得这像是传销,就是给人洗脑。”

叫得好,干得早

严格来说,微信的“江湖”并不算早,包括“泉州微生活”、“成功故里”等泉州微信大号,都是去年年中创立的,与微信的火热同步。

内容好,做得早,就会有粉丝。这是张伟的经验。他的粉丝构成,北上广深的占了大半,女性居多,轻松的内容更受都市白领关注。

起名也是一门学问。微信公众号的名字,要一眼看了能吸引人,还要好记。所以,最初一批大号,都从微博上火过的“身边事”、“微新闻”脱胎而来,甚至粉丝也是直接从微博追随而来的。

张伟还加入一个微联盟的微信群,活跃在泉州的各类微信大号已超100人,中秋节期间第一次聚会发现,运营者背景不一,有像张伟这样兼职的,有手握多个号赚钱的,更有组团成立公司的。

“大家都忙着攻城略地,没什么时间交流。”公司化运营公众号的远山(化名)说,微信不同于微博,“你是谁”没那么重要,你做的内容才能吸引粉丝。而且,现在做的人多了,竞争激烈。

改地点,换对象

如何“攻城略地”?几乎每个号都有一段“攒粉”的阶段,特别是一些草根公众号,做内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大社会热点,越猎奇越有人看热闹。9月初“晋江史上最年轻副市长”爆红。“咱是闽南人”运营者阿古(化名)是首批推送者,上午10点发出,下午5点就阅读过10万次。

“区域性、地方性的帖子,更能引起共鸣。”阿古说,很多人随意删改,以此助推。

“改地点是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远山说,很多微信运营者都以此吸引本地市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隐掉或模糊化真实发生地,或直接改成泉州;一种是拿国内其他推手制造的各种话题,进行二次传播、三次传播,本地大号再移花接木。简单地说,第一种是改地点,第二种是换对象。

一条“KTV还能这么玩”的帖子爆红,随即在泉州朋友圈就出现了“闽南某KTV5性感女神狂魔乱舞”、“晋江某KTV……”的改造版。再比如,“这样的男人真好”、“土豪随手买辆600万的自行车”、“男女车震”、“小三当街被捉”等热帖和视频,都直接“被发生”在泉州各街头。

找爆点,抓字眼

如果改成“泉州”还没办法获得关注度,按照业内说法,这说明你的内容没有“爆点”。“说白了,就是文案要好。”“民生哥”涉足微博和微信已久,他最早来自于厦门的一个知名微博,3个创始人散伙后,他分到福建省“民生事”系列,现在拥有石狮民生事、石狮身边事、南靖身边事等10多个号。

“你的标题必须要足够吸引人,否则同样的事件,为什么阅读率差别那么大?”远山说。公司所有负责推送公众号信息的员工都会接受培训,学会如何让内容更吸引人。制作一个有爆点的标题,是成为合格者的第一步。甚至,业内正在制定一些标准化的规则,包括为员工准备了一个“语气词库”。

远山所在公司的2个公众号,泉州微生活、舌尖上的泉州,完美地践行了语气词库的重要性。海都记者翻阅了上述两个公众号在9月15日~17日3天的微信标题,前缀包括“超爽”、“惊死狼”、“够叼”、“紧急扩散”等。有的则直接变成“标题党”,一篇标题为“残害许多孩子得白血病的真正凶手终于被揪出来了!”的热帖,内容其实是说“喝饮料不健康”。

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泓分析,这类标题实际上引起了阅读者的条件反射,惯性地认为“有大事发生必须看一看”。

低成本背后隐忧

攒足10万粉,或可月入20万

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多网友醒悟过来,都有这样的疑惑。

运营者大费苦心,不是为了逗你开心。在增加阅读率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攒粉。根据业内评估,公众号一般获得了几万以上的关注粉丝,就具有广告价值,自然会有广告主找上门来。

“民生哥”透露,在泉州,一般行情是,公众号每拥有一万粉丝,发布一条广告的收费是150~300元,10万粉丝的收费则是1500~3000元。比如,“石狮民生事”的粉丝达到了10多万,其公众号头条目前的报价是1500元;位置再往下价格更低。一个专职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手上一般掌握多个粉丝数不菲的公众号,区域则分布在泉州多个县(市、区)乃至福建省内。

就像微博有“福建帮”一样,很多大V的拥有者都是福建人,微信大号也延伸到全国范围,初具规模。接受采访的一家科技公司,不仅在省内拥有近十个有影响力的公众号,还有数十个公众号定位国内其他城市,采取让当地运营者加盟的方式。福建人“传帮带”的经营圈子越成熟,越推高了微信运营的利润行情。

以“民生哥”为例,一些大客户每月投放的广告高达数万。如今,他每月收入超过20万元。当时拆伙的3个创始人也都不错,厦门一个创始人,现在每月收入更是“民生哥”的数倍。

相比成本,收益堪称暴利

“月入20万元”的生意看起来似乎不算多,但微信推手在“制造与核实内容”方面的“成本”,堪称暴利。网络上,海量信息可供筛选,推手几乎是坐享其成,凭空杜撰就可制造出一条“收益”很高的帖子。比如,“咱是闽南人”专门推送一些闽商创业故事;“泉州微生活”、“石狮民生事”等则靠“食品安全、养生、政府黑幕,都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取胜。这些内容几乎无需成本,全部都来自网络、媒体,以及一些粉丝爆料。

这几天,民生哥回到漳州南靖老家,通过手机遥控生意。他的投入包括手机、电脑,还请了3个助理,每月工资3000元。在攒粉阶段,他曾花钱向粉丝赠送礼物,除此之外,没啥大的开销。

不过,民生哥认为,更多看不见的付出是时间和脑力,用他的话来说“我付出了青春”。找热点、写文案、接广告、与客户谈判,有时为了想个创意,通宵熬夜。民生哥的母亲,心疼地当面跟我们抱怨:“他经常忙到不吃饭!”

远山所在的公司则经过注册,在泉州的办公地点,有专人负责微内容的推送,而且是24小时值班,人力成本相对较高。

远山也曾考虑过“原创”,比如公司旗下的公众号“舌尖上的泉州”,曾派出团队到各地体验、采集素材,然后编辑。但是每次辛苦了四五个小时,被同行几分钟就拷贝走了。这也是一些想做原创的公众号都会面临的版权保护困扰。

“机器作业”,微信神器营销

不少人会在朋友圈遇到这样热情的朋友:每天固定时间都会发来各种祝福;你在朋友圈中发的每条微信,他都会来点赞。觉得吃惊吗?这有可能来自流水线作业。

去年底,原本经营400电话服务的马先生向微信转型。他卖的是一款微信神器:可以通过定位批量添加好友,批量在朋友圈中点赞,批量对朋友圈的微信进行评论,设定时间向朋友圈好友发送微信。他的客户,来自各类餐饮业、化妆品销售业,“提高了维持人脉的效率”。

除了微信神器,一款名为“微信广告机”的产品也在朋友圈中出现。“它可以向定位区域内的微信网友发出‘添加申请’。”泉州一家信息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说,发送给1000个微信网友的成本在30~40元,最终会接受申请的微信在8%左右,即便没有接受,网友查看这条申请时,其实已经接触到了这条广告信息。他坦诚,这其实与之前的垃圾短信类似,目前仍然处于监管空白区域,是个灰色地带。

“当然,其实如果你不想接受此类信息,只需要将微信的定位功能关闭就可以。”陈先生透露。

刷屏记得求真相

长旺/制图

刷朋友圈的,远不止推手和一般市民;低头刷屏的,也包括网安民警、工商等执法人员,也有大学教授、官员等等。同样是刷屏,他们的故事和见解,更有意思。

泉州公安网安支队一名资深警官,提起朋友圈就叹气地说起一个经历:他有很高的警觉性和鉴别力,很少乱转热帖。只有一次,看到一个小孩乞讨的视频,感动得哭了,帖子鼓励转发,他就转发了。几分钟后,他收到好友回帖:好几年前的老帖了,你还哭!

民警也关注大号,盯着“看似有用的假消息”

“我们也关注草根大号,今年主动关注他们的。”泉州公安网安支队案件大队大队长杜新胜说,今年以来查了十几起微信微博传假消息的,“处理比较人性化,行政处罚和教育为主”。

杜新胜也在思考朋友圈魔力——普通网帖,报纸消息,被改头换面发微信,为什么就爆红?为什么假消息疯狂刷屏?为什么家里长辈整天转些或真或假的养生帖?

“不要看现在信息发达,我们还是熟人社会,传播习惯还没脱离农业社会的人际传播模式,对熟人盲从盲信。”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振祥分析。

“只要一个手机,坐车刷一下,睡前刷一下,觉得有意思就转。”杜新胜说,以前在论坛、微博的点击量,都没朋友圈这么巨大的放大效应,能形成几何级传播。

赵振祥发现周边一些人现在QQ都不上了,只玩朋友圈。“一些原本就不怎么读书看报的人,完全依赖微信这个封闭圈子,就很难甄别信息,也没有意愿去查证。”

有些假消息并非是故意的,但朋友圈相对封闭,不利于辟谣。“微博上很快就被跟帖辟谣,大家看评论就不再转了,微信不认识的相互看不见评论。”“咱是闽南人”的运营者阿古说。

警方曾查到有人在微博说,泉州猪肉有杀不死的虫,千万别买。“帖子来自朋友圈,已经转疯了,一个孕妇躺着没事,觉得是一条有用的消息,转到微博,我们就很快看到了,他们就喜欢转这种‘看似有用的假消息’”。

朋友圈发官员吃喝,吓得对方立即来求情

发爆料、转新闻、接广告,如今,一些民间公众号形成了传统媒体的部分流程,其粉丝动辄一二十万,看似“大众媒体”。远山甚至举例说:有公众号发布一条待证实的某局长公款吃喝,立马就接到对方求情电话,这种速度比找一般媒体公关快得多。

与巨大社会影响力相比,微信信息采集、发布成本非常低,也缺乏质量把关。典型的例子,就比如厦门日报采写的地沟油新闻,一些公众号很快就改成谣言。在正规媒体,刊登一条消息,必须经过记者现场采访、后方编辑、值班领导等多道规范成熟流程把关,还要接受部门管理和读者评议。在朋友圈,“裁判”则只剩下运营者自己。

“我在朋友圈看到十条内容,一般七条都是假的。谣言传播得太多了。”“民生哥”说。

赵振祥教授对此有些担忧。“自媒体既是信息生产者,也是信息中转站,但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也可能没时间去管真假。”赵振祥还说,微信上很多所谓新闻是出于企业竞争或营销目的,有幕后策划推送,这被学界称为“谋略新闻”,就是人为制造的、半真半假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新闻。

“微信也有一些专业写手,利用人好奇、猎奇心理,或喜欢什么健康方面的,就故意弄一些噱头,获取疯狂传播。”杜新胜说,这些推手很厉害,很能抓住受众心理,抓眼球。

“一些草根公众号发布的内容,除了微信后台的一些基本审核,几乎是空白。”赵振祥认为,他们缺乏事前防范机制,而撇除各种利益,单纯谈新闻自律,对一些朋友圈从业者来说不现实。

杜新胜还提道,微信不同于微博,具有一定隐私性,警方对其内容的监管难度更大,“只有腾讯公司才可以对内容进行审核和过滤。除非明显涉及诈骗等违法内容,否则很难发现”。

运营者明知在“踩钢丝”,但更纠结点击率

传谣、虚假广告、虚假产品、质量问题,等等,对此的担忧,公众号的运营者们并不是没有。

一位从业者坦诚,何尝不知道一些做法是在踩钢丝,只是会聪明地规避风险。比如,一些公众号为抢发猛料,就在标题上加上“求证”二字或加个“?”。再如有些奢侈品广告,接单时就知道肯定不是真品,又不能提“A货”,一些运营者就在品牌名上做文章,如偷偷加个“·”。

“为什么不采用原创内容?因为成本太高,要养人,要审核,你花三五个小时做出来的东西,人家3分钟就copy走了。”远山说,他们对此很纠结。

远山办公室有一排大大的书架,既有了解微信用户心理的书,也不乏《海子诗集》等。“我是双学士学位,爱西方哲学,你以为我喜欢‘尼玛呀、妖秀哦’这些标题吗?”

其运营的公众号,也曾发布“港大推荐的50本书”等内容。但后台数据显示,正能量少人点击,而这些奇异风格标题,却明显提升了阅读量。

许多知名公众号,几乎都收到了一类广告邀约:奢侈品。从LV、GUCCI的皮包到劳力士手表,售价都只要数百元。“民生哥”和远山对此拒绝了,尽管对方出价不菲。

“我在福建来说是最有节操的,有些广告哪怕给两三倍价格,我都不接。”民生哥打包票说,朋友圈销售奢侈品100%都是假的。他现在接单的规矩还包括,没实体店的不接,没保障;代购的基本不接,假货多;“在家轻松月入万元”的兼职信息不接,诈骗多。

“咱是闽南人”的运营者阿古,有时则被自己发的广告困扰。“有的广告发出去后,后台开始也有粉丝投诉,我就会有点后悔。”他最近在考虑,不冒险接有风险的广告。

明知是假货天堂,查处却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明知是假货,但朋友圈还是会成为假货泛滥的天堂?

“平常渠道,可买不到这么便宜的货”。这是很多大号的宣传词。有着熟人属性的朋友圈,很多人因此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总有那么一些或出于偶然或经不起诱惑而上当买单。

很多人想问,朋友圈的不靠谱广告、随意植入推销,监管就是空白吗?

“我觉得,朋友圈只是一个平台,虽然比较特别,但重要的还是广告本身违不违法。”泉州工商执法人员蒋力,自己也爱玩朋友圈。

他说,广告是事后监管,去年以来,泉州工商处理了多起微信广告违法的案件。鲤城两家企业点赞营销又不兑现,就被立案查处;今年2月,晋江一家KTV在微信上发布,自吹是“晋江第一高端酒吧”等,因广告词和其虚假内容,被罚款5000元。

实际监管中,工商能查的,多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等行为。

但是,蒋力也觉得,这更多是理论上的说法。因为朋友圈广告平台不同于其他执法对象,其违法经营行为难发现,都是全国性的,也难查处。“追查发布源头就是个难题,查到了也可能只一部手机,不一定找到人;封号也损失不大,很快就再注册一个。”曾办此类案件的晋江工商人员说。

“很多微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可你去查,这些店不囤货,都是订单式,没法统一鉴定,没法一查一批,证据和数量不足,处理很难。”

日接80万条举报,刷屏不妨“求真相”

腾讯公司发给海都记者的采访回复函明确说,朋友圈不是营销平台,而是生活分享平台。但事实上,对以亲朋或粉丝名义关注的公众号所发内容,如何认定营销,如何监管,本身就是模糊的。

腾讯方面正在不断升级对谣言的打击,今年第一阶段严厉打击就删除文章近3000篇,封停账号400余个。腾讯公司表示,每天在全球接收80万条以上的举报,包括一半的重复和错误举报。对于假消息和谣言,只要2人以上举报了这个号,举报人能提供有力证据,在部分高危场景如诈骗等只要有1个人举报即进入人工干预。

今年年中,对于朋友圈点赞营销,微信公司很快就直接取消了这一功能;今年以来,腾讯对于朋友圈销假的也是一律封号。腾讯公司表示,如果用户发现有不当的兜售行为可以举报。

如何识别真假朋友圈?杜新胜说,只要三个字:求真相。

他说,无论什么新闻事件,你可以上网去查,找正规的报道,找正规传媒单位的公众号、政务公众号、认证微博和官网什么的,甚至百度一下也好;工商执法人员蒋力说,对那些推广内容中出现引导性链接、地址、电话等,还有带有夸张、贬低别人的信息,都要留个心眼。如今开放了很多查询平台,可以查公司查产品,不盲信,不盲转;看到涉嫌违法线索,记得及时截屏保留证据。

从业者远山给出更哲学层面可能也是更现实的总结:网络只是人心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网友就有什么样的朋友圈;社会现实决定阅读习惯,并非只是运营者或监管的问题。“现在公众号门槛太低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