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
昨天上午,泉州书城一幕:小孩正在认真看书,大人却在忙着玩手机游戏。
等车时低头刷微博、看微信;吃饭时不是看着碗,而是盯着手机;入睡前亮着的不是台灯,而是手机屏幕……有学者惊呼,长期碎片化阅读会导致思维能力退化,如提笔忘字,“如果母语文化的情感越来越淡漠,真正的危机就来了。”
沉浸于碎片信息的人却没这么悲观,这是一种指引,“它让我认识了萧红和《呼兰河传》”。
是“用刷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还是让“破碎化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通道”,或许没有定论,但我们却可以就此审视一下我们的阅读习惯。
■碎片化阅读的伤害
削弱独立思考和系统思维能力
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走到荷塘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写下“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结束了,那么《荷塘月色》就没了,散文就没了。“技术就是这样把文学干掉的。”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的一句话。
受电脑和手机影响,不少人像是得了强迫症,注意力一放松便要拿出手机刷刷,于是便有人因此伤了眼。更有学者认为,这样的阅读习惯会导致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下降,如提笔忘字一般,是文化的危机。
家长
孩子上网搜名著梗概
小阳(化名)今年17岁,是泉州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的学生。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从小就有看书读报的好习惯。妈妈王女士说,小学时,小阳就对体育知识、地理奥秘很有兴趣,到了初中,也读了不少科学类、思维类图书。总体而言,读书量一直在下降,小学时每年能读十余本书。如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他,几个月也能没能读完一本。
“主要是没时间。”王女士说,初中开始,有时候因为没时间读名著,为了应付考试只能在网上搜索内容梗概。
“看一些内容梗概,人物关系,有时候看看别人的评论。”小阳说,没时间读书,只能这样。
然而,这样的趋势令王女士很担心,“时间是少了,但习惯也在改变。”“如果对于名著的内容,包括观点能在网上轻易获得,他当然愿意去看别人的只言片语来得轻松。”王女士说,这如同老师把答案都告诉你了,你只要记下来就好。一旦上瘾,这种便利或许会成为妨碍。
而更直接的影响是,对孩子视力的伤害。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医生林巧稚说,如今“视频终端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主要表现为眼干、眼视力下降。有调查数据表明,15-25岁的人群,经常玩游戏、看电脑、用电子产品看书等的比例达到了38.5%,他们当中患有近视、干眼症的人达到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