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蚶江—鹿港正式开通对渡航线。一时间,千帆竞发,商贾云集,鹿港从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跃成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中台湾贸易集散地——
对渡:那一段帆影交织的黄金岁月
采访地点:福建石狮市蚶江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游击队”转正
在石狮博物馆,两件展品被摆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分别是清代黄树珍《十三世约亭公自记年谱》和《请设鹿港正口疏》(复印件)。黄树珍何许人也?黄系清代晋江铺锦(即石狮市宝盖镇铺锦)人,生于雍正四年(1726年)。年仅13岁即因生活所迫,前往台湾鹿港经商,开办“锦镇行”(属泉郊)(郊或行郊,即今商会组织)。后又和族戚合股在泉州新桥(顺济桥)开办“丰源号”、“协营号”(属鹿港郊),所涉及的经营项目包括农副产品、典当、木材、丝绸布匹等。该《自记年谱》上起雍正十年(1732年),截止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黄树珍亲身经历,逐年记录,从中可以看到他从一名小伙计到拥有商行的大老板的发展轨迹。
石狮博物馆馆长林国宏分析,从黄树珍的经营情况来看,当时他已经开始采用“联财对号”的经营形式,即泉台两地的对口商号,按股集资,对口配运经销,年终一并结账,计算盈余,按股分利。这种原始的股份合作制跨地区联营方式,是蚶江与鹿港正式开放对渡前夕闽台民间贸易繁荣的一个标志,也为开放对渡奠定了良好的民间商业基础。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福州将军永德负责缉拿偷渡犯人。一次,他在蚶江抓获了20余人。他发现地理上蚶江与鹿港航线较短,风向、海水流向都非常适合通航,并且民间私下的商业往来已经十分频繁。堵不如疏,如正式开此航线还能增加不少税收。因此他向朝廷建议“蚶江鹿港设正口对渡”,并撰写《请设鹿港正口疏》。
1784年,蚶江-鹿港正式开港,成为继厦门与鹿耳门对渡后,台湾与大陆通航的第二个官方设立的港口。清廷在蚶江设立泉州分府——蚶江海防官署,统辖泉州一府五县(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的对台贸易。由此,海上贸易“游击队”终于转正,蚶江—鹿港对渡最为繁荣的时代正式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