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引大学生返巢创业
陈巧妹的蔬菜大棚已搭建完成了大半
永春县达埔镇溪源村地处山沟,是2014年泉州市级扶贫村,也是革命老区村。2013年全村年均收入仅5668元,村财收入更是只有1000元,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外出务工。如何让贫困村走出致富路?2014年,市水利局扶贫挂职干部联合村党支部经认真调研,打出了“扶贫组合拳”——修村道、种蔬菜、养竹鼠……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大学生回村办起了家庭农场。
完善基础设施、打好产业发展基础、增加村民村财收入、整治村居环境……如今,溪源村的变化正在一点一滴显现出来。随着昨日市政府派出的帮扶队带来的资金、政策利好,村党支部对村里的未来更是信心满满。“相信溪源村会一步步从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 挂职干部蔡旭萌说。
带领贫困户种蔬菜养竹鼠
大学生返乡——这在溪源村可是大新闻。昨日,记者在村里见到了正张罗着蔬菜大棚搭建的27岁大学生陈巧妹。“大学毕业后,我和丈夫在外地给一家农场打工,起初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后来逐年上涨,就在那里工作了3年。” 陈巧妹说。
今年,陈巧妹听说村里来了扶贫挂职干部,鼓励村民返乡创业,她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回到家里。经过一番考察,她和丈夫决定办起家庭农场。“3年多的打工经历让我们积累了不少农业生产经验,如果回乡创业,赚到的钱不会比外出打工差。” 陈巧妹坚定地说。
看到陈巧妹回归,溪源村党支部主动帮她协调流转了3亩土地,并以党支部的名义为她做了租赁担保。“一亩地一年1000多元的租金,等蔬菜大棚建好后,我们将根据季节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生姜、大豆等。”陈巧妹告诉记者。
“我们全力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他们争取政策、资金的帮助,市政府帮扶队就将为陈巧妹提供一定的资金、政策帮助,我们将积极做好项目对接落地。”溪源村党支部书记潘文祥说。
受益的还有溪源村47户贫困户,村党支部带头流转了近300亩的山地,带领他们进行名优水果种植和竹鼠养殖,并辐射带动村里其他农户一起种植。
首条通村环村大道10月完工
交通是溪源村脱贫致富的最大桎梏。“没有一条平坦的公路直达村子,村里人外出基本要借其他村子的道,本村现有的旧路狭窄难走,谈何发展现代化生产?”初到溪源村,通过大量走访调研,蔡旭萌就想着要为村子开辟一条致富路,与溪源村直线距离不足300米的省道306线是绝佳的选择。
于是,新建由省道直接通村环村道路的计划呼之欲出——投资312万元,新建成一条长1.2公里、宽7米的水泥路。道路修好后,进出村庄和村庄内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根本提升。目前已完成道路勘测、设计等工作,力争今年10月前完工,这是第一条属于溪源村自己的通村大道。
在溪源村的扶贫开发帮扶计划里,溪源村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成立合作社,建立了花卉、茶果种植基地,改造中低产毛竹林300亩,培育花卉盆景深加工;修建了2座山地灌溉蓄水池,修复加固了引水灌溉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分期建设5个蓄水池,解决全村19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计划对延清溪溪源村段河道进行流域综合整治。此外,他们还将结合“清新桃源、宜居永春”的要求,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并建设文体活动中心,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林铭珊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