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里长成这样的东西到底是啥啊?干吗用的? “华人在一起生活有滋味” 仅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泉州各县市的会馆几乎都有,包括南安会馆、永春会馆等10多个同乡会馆。 4日,我们走访了雅加达北区的南安会馆,会馆所在的这栋楼是当地华人银行家捐赠的。四层楼,每层都有娱乐项目,打乒乓球、唱卡拉OK、打太极拳、下象棋,或者单纯用家乡话到这里聊聊天。 会馆的总务林友道接待了我们。他说,现在雅加达南安会馆有八百多名会员,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位代表作为会员,所以实际上涉及人口会更多。大家来这里说闽南话,看中文报刊,觉得特别亲切。 李木泉是会馆里最活跃的一位。李先生祖籍水头,在雅加达开了家制作面条机器的工厂。李先生印尼舞跳得棒,还会变魔术,有时候还练练毛笔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李木泉乐呵呵地说,他不仅参加了南安同乡会,还会去安溪、同安会馆串串门。“都是华人组织,和华人在一起,也就图个高兴。”李木泉说,华人在雅加达主要生活在北区,大都是当老板的,个人活动的时间会更多一些。 “我们当然还是中国人” 走访印尼客家博物馆时,海都采访团邂逅了华人何务超一家。 60岁的何务超带着一家五口到这里寻找中国的记忆,“这里开馆半年,我们这是第二次来看了。”老何说,自己父辈是广东梅州一带的客家人,自己在印尼长大,希望能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 “上个世纪初,为谋生计,父辈下了南洋。”老何说,父亲18岁到印尼,刚到时什么都做,卖过洋杂物,当过缝衣店,金店的学徒,后来渐渐地把生意做起来了。父辈之所以能发展,一是节俭,二是勤劳,后来也教育我们要节俭,还会经常给我们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何说,父亲一直想着落叶归根,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还是留了下来。“我们这一辈人虽是在印尼长大,但对中国的情感也是很深的。”老何在苏门答腊岛做过矿生意,后来卖过安保设施,还与中国大陆的商人做过纺织面料的生意。现在全家定居在雅加达,他很坚定地说自己“当然还是中国人”。 老何的女儿今年19岁,明年打算到广东的暨南大学去学汉语。只会说一点普通话的小妮子,提到对中国的印象,总是满面笑容地说:“好啊,很好啊。” |
- 2015-01-18崇武小渔村珍藏“海丝”史迹 保护与开发方案拟出
- 2015-01-08800年古井漂染丝绸出口海外 崇武小渔村珍藏“海丝”史迹
- 2015-01-08泉州市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 重点强调建设海丝先行区
- 2015-01-04泉州重塑“海丝”辉煌 倡议共建商务合作机制
- 2014-12-26搭建平台擦亮品牌 “海丝先行区”泉州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