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利用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推动的首个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建设一年来——
“泉州的鼓浪屿”找回生态原色调
礁石旁杂乱的垃圾堆清理干净后,又放置人工渔礁,与有序停靠的小艇、渔船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海岛风景图。
东南网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姚瑾 通讯员 庄子瑜 庄国辉 文/图)岛上花树相映、路净景幽,海上鸥帆比翼、水清沙洁……走进泉州市唯一的海岛建制村——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仿佛置身于一幅赏心悦目的海岛风景图。
“有机会常来走走,我们村变靓了!”近日送记者一行上岛的船老大肖凤辉热情地说。
惠屿村所处的惠屿岛位于湄洲湾南岸,四面环海,与大陆相隔4公里,风光怡人,被称为“泉州的鼓浪屿”。然而与现代生活接轨的岛民,却发现日益陷入环境脏、乱、差的困境。
“好在有海岛整治修复和保护工程,遏制了垃圾围岛的态势。”村主任肖清林告诉记者。
这个1.8平方公里的孤岛村,在经历“蒙尘”之困后,如何找回美丽清新的生态原色调?
腰包鼓了 垃圾却多了
2003年,经海底电缆由大陆向惠屿岛供电,泉州最后一个通电的建制村亮起了电灯。曾经的闭塞海岛由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有了电,惠屿人搞起了海上养殖业,最旺盛时期,全村有5000万粒鲍、5000亩海带、500亩江蓠菜。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万元。300多户村民几乎都盖起新楼房,和一水之隔的泉港城区市民一样,装上有线电视、宽带网,踏上了现代生活的节奏。
可是,这节奏却跳出了不和谐音符。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堆放、倾倒,环岛四周海面出现不少漂浮垃圾。“那段时间行船,螺旋桨常常被塑料袋缠住。”养殖户肖美茂回忆说。
“落霞与苍蝇齐飞”,令海岛黯然失色。眼看着碧海银滩被垃圾“毁了容”,村民十分痛惜。
如果放任不管,垃圾围岛不仅煞风景,也将制约海上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当地以养殖鲍鱼、海参等居多,对水质要求很高。恢复海上田园的生态原色调,成为岛民的迫切愿望。
然而,惠屿岛基础设施落后,要还原和守护整个海岛及临近海域的生态风貌,资金从哪儿来?
2010年,肖清林偶然得知,国家海洋局将启动全国海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一打听,项目安排都针对海岛环境保护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惠屿村整理出了申报材料。
2011年9月,国家海洋局果然批准实施惠屿海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项目预算总投资1093.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50万元,其余由地方各级配套自筹。
这是我省利用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推动的首个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修旧如旧 还原生态美
国家级项目来了,配套资金也有了,怎么做,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2012年,在南埔镇党委以“班子强”促“生态美”思路指导下,惠屿村通过换届选举加强了领导班子。2013年4月,惠屿海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正式动工。
“自然生态环境是惠屿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修旧如旧’,还惠屿岛本来面目。”村支书肖美贵说,新一届班子任期目标以此为要义,带领村民从垃圾整治与清理、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养殖整治、植被生态修复与绿化、基础配套设施改造等五大工程入手,由表及里推动海岛生态修复和保护。
惠屿岛周边的海漂垃圾,大多是渔排网箱上的塑料泡沫损坏后,产生大量碎屑脱落形成的。在专家推介下,村里引导养殖户为渔排浮力球套上防腐防风浪的网套,既防止塑料泡沫损坏和碎屑脱落,又使浮力球寿命由一年延长至三年。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一方面结合基础配套设施改造,整修村道,沿路砌起护坡和护栏,设立岛上垃圾处理站。“以前,岛上没有像样的村道,出行不便,垃圾也就被随意丢弃到房前屋后杂草丛中。”村老年协会副会长肖玉生为此让出了自家猪舍,还动员村民一起参与村道建设。
聘请9名保洁员,6名负责岛上卫生清理和垃圾收集,3名负责海漂垃圾打捞清理。所有垃圾集中压缩后运送到陆地上的垃圾处理厂。建设公厕,污水统一用管道接到污水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
要找回惠屿岛的生态原色调,仅仅靠“梳洗”干净还不够,还要避免透支生态资源。
过去在环岛周边海域,渔排以及牡蛎、海带等海上养殖密度过大,很容易因超过海域承载能力导致污染,又影响进出岛航道安全。项目启动后,镇、村干部引导村民减小养殖密度和规模。
“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资金,怎能说不干就不干呢?”村民肖美财最初难以接受,海水养殖整治工程要拆除他种养的十多亩牡蛎,一年损失5万多元。不过,在党员养殖户的带领示范下,他和不少养殖户的想法都“转过了弯”,有的异地租海域养殖,有的转型网箱养殖鲍鱼。
区里还在惠屿岛海滩置放人工渔礁、景观山石,让鱼类贝类栖息,同时完成航道清淤除礁等,修复海域生态。
海岛美了 带旺旅游业
行走在蜿蜒起伏的村道上,记者看到,300多户人家沿海岛地势错落而居,道路两侧整齐堆放着渔具、晾挂着渔网,洋溢着浓浓的渔村气息,不时可见三三两两游的客拿起手机拍照。
在惠屿岛游客服务中心,刚送完一批游客的村民肖小平正忙着打扫卫生。
据了解,去年10月这个游客服务中心才开始营业,除去国庆节高峰期的旺收,头两个月营业收入平均3万元左右。而国庆假期上岛休闲度假的游客超过5000人次,明显多于往年,“有一户村民卖海蛎饼一天就赚了上千元”。
肖清林表示,发展观光休闲海上养殖业、打造生态旅游岛,是惠屿岛未来转型发展方向。“生态环境好,才能吸引游客。”海岛生态修复给村民带来甜头,如今大家更注意环境保护,并自觉加入到海岛美化的行动中。
惠屿岛北部是岛上民居最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村民们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种上凤凰木、三角梅、刺桐花等,还纷纷清除了自家的旱厕、鸡鸭舍等,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草。
肖清林说,村里正着手对惠屿岛旅游业做一个全面的统筹开发规划。惠屿岛南部是沙滩、海礁群与南尾山,是岛上旅游观光的黄金地带。如今,海滩旁建起护堤,沿堤修了观光道,并安上太阳能路灯。观光道向海连着沙滩、向山连着南尾山登山道路,直通山顶的休闲公园,湄洲湾南北岸的美景一览无余。
“村史馆刚刚建好,之后我们还要鼓励群众对新建房进行裸房装修、对古厝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借海岛生态环境修复的东风,珍爱家园、留住乡愁。”肖清林说。
|